阅读记录
首页 > 寒门权相 > 第83章 拨云见日

《寒门权相》第83章 拨云见日

作者:皇家大芒果 / 最近更新:2025-03-27
   第83章 拨云见日
  朝野之间,对于天德帝诸皇子,有一个近乎公论的说法:

  楚王最贤,齐王最狡,燕王最烈,蜀王最仁,代王最庸,卫王最勇。

  当然,从对齐王这个评价,就知道这般“公论”大概出自谁的手笔。

  不过之所以能在朝野之中流行,也是因为除开对直接竞争对手齐王的暗贬,对其余几位皇子的评价可谓精准。

  卫王的勇,不仅体现在他是诸皇子中唯一真的在沙场真刀真枪历练过的体力之勇坚刚之志,更体现在他的魄力与决断。

  就比如现在,在知晓事情真相之后,再结合之前的接触,很快便在心头确认了一个事实:
  齐政是真的有东西。

  哪怕没有像程硕、陆十安、沈千钟所形容的那般天才,但能同时得到三个人的认可,至少是个全能型的人才。

  自己若能求得他倾力辅佐的话,绝对不亏!
  于是,他毫不扭捏地将自己心头的野望和盘托出,寻求齐政的辅佐。

  面对这一幕,即使心头有些预料的齐政也有些吃惊。

  他真没想到卫王这么有魄力,直接将底牌掀给他看了。

  他连忙起身,伸手扶住卫王的双臂,苦笑道:“殿下,咱们坐下说好吧,你这一礼,在下如何受得起。”

  卫王看着他,目光灼灼,“我与先生,先是萍水相逢便极为投缘,而后又有三位先生的共同举荐,这等离奇之事只能说是天意,既然天意如此,我便没有任何隐瞒,既然天意如此,也请先生不吝相助!”

  齐政知道,卫王此刻当是诚心。

  他更知道,当卫王这番话说出来,自己不答应怕是都走不出这个房间。

  好在,他心头也对此没什么抗拒,卫王已经是他目前能够接触到的最合适的人选了。

  他叹了口气,“殿下别叫先生,咱们也别这么客套,坐下来,慢慢说可好?”

  卫王点头,双方落座,齐政缓缓道:“殿下之意,我已经明了。在这之前,我有三个问题想问问殿下。”

  “先生请讲。”

  卫王目光之中,带着浓浓的期待。

  虽然江南的局势,是朝中许多大人物甚至于他的父皇都头疼的,水深得根本看不见底,而齐政年纪尚幼,见识多半不够,可他的才华是自己亲眼见过的,陆十安和沈千钟也亲口称赞过,若是能说出个一二三,对自己有所启发,那也算得上大收获了。

  “你先别叫先生,咱们就以正常相处,不然我实在扛不住这一声声的先生。”

  卫王点头,“好的先生。”

  齐政:.
  “我想问殿下的第一个问题是,朝局如何?”

  卫王听着一愣,难不成你连朝局都不知道?

  齐政平静地看了他一眼,“事实一旦经过人的思想和语言的塑造,往往会不自觉地发生扭曲,你的讲述,便包含了你对朝堂的认知和理解。”

  卫王登时心神一肃,认真道:“父皇在位二十余年,对朝堂的掌控还是颇强的,但是如今一看,朝堂中的江南势力着实有些过强了。政事堂五位相公,一位出自关中,一位来自河北,其余皆是南人,且都与江南集团瓜葛颇深。”

  “其次,太子王兄意外离世之后,朝堂中的储位之争已经开始,目前势力最大的是有江南势力支持的楚王,和有着关中世家支持的齐王。我这些年并不受宠,实力与他们相比,相距悬殊。”

  “后宫之中,齐王是皇后娘娘的养子,而贤贵妃则是楚王的生母。我的母妃,在宫中不算得宠,只是普通的妃子。”

  “至于军方,这应该是我唯一有胜算一些的地方,并不是有多少支持,眼下勋贵武臣们暂时没有明确而统一地支持哪一位,只因我是诸皇子中,唯一有过沙场经验的,或许在势力相当的关键时刻,能够赢得几分亲近。”

  齐政默默听完,并没有急着给出什么结论,而是立刻问了第二个问题,“殿下是如何接下的这个任务?朝中反应如何?陛下和宁妃娘娘有何交代?”

  卫王稍作沉吟,回忆道:“这个任务来得颇为急切,事先并没有听到什么风声,太子王兄薨了不到十日,忽然朝堂起了议论,当晚就定下来由我出任这个钦差巡抚。”

  “因为不是楚王和齐王当中的任何一位,我又一直不受恩宠,所以,朝臣们也没有对此表示什么反对。”

  “临走之前,楚王设宴款待了我;齐王没有说什么,但是听我母妃说,那几日皇后娘娘对她多有亲近,还帮了些忙。父皇召见我时,只是常规地说了几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只是让我记得去给母妃请安。”

  “母妃见我,第一次明确与我提出了,要好好想想自己在储位之争中的立场,是自己争,还是站在哪一头,这种时候,自己又肩负这样的任务,任谁都不会允许自己再骑墙观望了。”

  卫王看着齐政,恳切的言语之中,藏着一股隐隐的求助之意。

  但齐政就如接不住媚眼的瞎子一样,抿着嘴,缓缓搓着手指,“殿下,第三个问题,你此番南下,能确保动用的资源有哪些?”   
  说完他又补了一句,“你觉得太过隐秘的东西可以不说。”

  “你我之间,没什么不能说的。”

  卫王开口道:“随行十八名护卫,仪仗那边还有三十二名护卫好手,和精锐禁军三百,现在已经启程从南京赶来。另有十万两银票,其余便是钦差大权了。”

  齐政立刻追问道:“三百禁军,你可有把握让他们听命?是听从你所有的命令。”

  卫王想了想,“可以。这批禁军交由一名京营游击将军统领,我曾与他是沙场袍泽,关系莫逆。”

  齐政点头,又问道:“可有便宜行事之权?”

  卫王点头。

  实话说,他都觉得有些寒碜。

  但没办法,眼下的他,也就这点家底。

  可他没想到的是,听了这话,齐政竟长舒了一口气,“恭喜殿下,如果是这样,这局棋还有得下。咱们也有机会赢。”

  卫王一愣,虽然听到那个咱们颇有欣喜,但更好奇齐政的说法,忍不住问道:“这话从何说起?”

  齐政笑了笑,“殿下想必一定思考过,为什么这事情是你?”

  卫王点头,“的确,不能说是思考过,而是从接到这个任命的那一刻,我就在思考,为什么会是我。”

  齐政又道:“那想必殿下也一定想到过,因为江南势大,在帝国中所占据的势力越来越大,赋税却不见增长;而后太子之死疑点重重,陛下需要敲打江南集团,必须要有一个有能力也有毅力能跟江南集团作斗争的皇子出面,你心思细腻,性子坚毅,又有沙场历练的顽强,故而是一个好人选。”

  卫王再度点头,“但是,这个答案的问题在于,它解释不了,如果是需要一个能与江南集团作斗争的皇子,势力比我强大得多的齐王,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齐政微微一笑,“殿下如果真的有那个志向,就一定要学会用帝王的视野来看问题。陛下需要一个听话的江南,但却不会想要一个彻底乱了的江南。”

  卫王恍然大悟,一拍大腿,“不错,若是齐王前来,恐怕江南人人自危,他也会竭力把江南查个底掉。”

  齐政点了点头,严肃道:“所以殿下也要时刻牢记,你跟江南集团斗,不是你本身就要跟江南集团斗,而是陛下需要你跟江南集团斗。”

  “你此行的目的永远是完成陛下的嘱托,获得他的青睐,这才是你脱颖而出,赢下这一局的关键!”

  他伸出手指点了点桌面,“不要错把手段当成目的。”

  卫王悚然,而后郑重点头,又问道:“那你方才所说的胜算又从何而来?是父皇的支持吗?”

  齐政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错了,陛下只会在有限的程度内支持殿下,他不会也不能亲自下场,否则临行之前,就不会只是假借宁妃娘娘之口来提醒殿下了。殿下真正的胜算,来自楚王和齐王。”

  啊?
  卫王疑惑地看着齐政,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

  齐政坐下,伸出手指蘸了一点茶水,在桌面上画了一个圈,然后点了点,从中引出一条线,连到第二个圆圈。

  “这是东宫之位,殿下想要正位东宫,必须要办好江南这个差事,证明自己有执行陛下任何决定并且处置复杂局面的能力。”

  接着又从第二个圆圈之中,引出一条线,到第三个圆圈,“要办好江南这个差事,单凭你自己的能耐,很可能会淹没在江南本土势力的汪洋大海中。所以,你需要左右逢源,火中取栗。左右,便是楚王和齐王。”

  “对齐王,你可以向他求援,对付江南,削弱楚王大本营这种好事,齐王一定是不吝援手的。对楚王,你就将方才那一番话改一改说给他,就说你需要按照陛下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敲打江南,请他配合,不然你就只能配合齐王,跟他鱼死网破。”

  “太子没了这么大的事,有着严重嫌疑的江南集团不放点血怎么可能?是彻底被铲除还是将损失控制在能接受的范围,楚王应该能看得明白。哪怕楚王看不清楚局势,他身边也有人看得清的。”

  卫王眼前陡然一亮,被齐政这么一说,原本复杂难明的局面,竟登时有了拨云见日之感。

  齐政再从第三个圆圈里,引出一条线,到第四个圈。

  “最后,即使有左右逢源的助攻,江南集团也不会束手待毙,面对已经小了许多的压力,我们就可以展现出我们能力,去亲手打赢这场战斗。”

  看着眼前的四个水迹圆圈,从未觉得局势如此清晰的卫王一脸感慨。

  “三位大贤,诚不我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