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首页 > 华娱2001:叫我导演! > 第84章 加码!加码!

《华娱2001:叫我导演!》第84章 加码!加码!

作者:朝天乐 / 最近更新:2025-03-31
   第84章 加码!加码!
  随着电影的放映,老穆心里的懊悔又回来了。

  都回来了!

  悔不该没抢走沈良啊!
  老穆甚至隐隐有一种预感,痛失沈良这位弟子,可能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踏马的!
  这成片质量都能拉到课堂一帧一帧的分析了!
  没有任何一个废镜头!

  每个镜头的构图、灯光、色彩、表演,都踏马是上上之选。

  各种隐喻,信手拈来。

  踏马的!
  有些人一辈子都拍不出的一部电影,只是这小子的第一部长片。

  踏马的!
  越想,越踏马后悔!

  跟老穆截然相反的是老何。

  从第一秒开始,他脸上的笑容就没停下来过。

  之前,他虽然嘴上支持沈良冲冲金棕榈,但那只是一种美好的希冀。

  哪怕他看过粗剪的样片,那会他还是这么想的。

  半成品和成品的差距,就像是女人妆前和妆后的样子。

  未完成后期时,也就七分左右的样子。

  现在?

  9.9分!
  那些构图、灯光、色彩的运用,于他们这些扛摄像机的而言,吸引力不亚于一个顶级大美人半果的站在面前。

  此刻。

  老何确信,《小偷家族》有着冲击金棕榈的潜力。

  能不能成,那不好说。

  但,它已经有了跨入那道门槛的实力。

  是实力,不再是潜力!
  硬实力达标了。

  最后能不能成功跨入那道门槛,那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缺一不可。

  与此同时,像董老板、史东民、赵义军等不是特别懂镜头语言的人,也没有看迷糊。

  那些隐藏在叙事里的镜头语言,不止是单纯的炫技,也是为了迎合电影节。

  那些评委们,喜欢这种调调。

  但。

  一部合格的电影,不能全是炫技。

  炫技只是加分项。

  真正打动人心的是故事。

  是表演。

  是音乐。

  前半段的温情和后半段的冰冷,赤裸裸的展现在众人面前。

  强烈的对比,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深爱孩子的‘父亲’。

  同病相怜的‘母子’。

  叛逆的少女。

  迷茫的儿子。

  嘴硬心软,偏心的奶奶。

  六位主要角色,每一位都塑造的非常立体,尤其是影片后半段龚丽的那段表演。

  那种快要溢出屏幕的感染力,让人拍案叫绝。

  又是一个足以纳入教学素材的片段!

  “爸爸。”

  影片最后,林翔透过车窗,看着追车的林建东,近乎无声地喊出那句,也是全剧唯一一句‘爸爸’。

  啪!
  啪!
  啪!
  片尾音乐响起的一刹那,小小的放映室内,掌声如潮!
  “恭喜。”

  韩三坪一边鼓掌,一边道。

  “恭喜你完成了一部佳作!”

  “谢谢,谢谢师哥的夸奖。”

  紧接着,现场的夸奖声,连绵不绝。

  看到如众星捧月般的沈良,高媛媛眼中异彩连连。

  那个男人,真帅。

  旋即。

  沈良站到荧幕前方,依次对现场的众人表达了感谢。

  “……”

  “谢谢大家,没有你们,就没有这部电影。”

  “再次感谢!”

  言罢。

  沈良对着众人鞠了一躬。

  这次小小的试映,没有什么问答。

  又不是什么大规模的首映,现场的人,谁不知道影片表达的是什么,是怎么拍的,制作流程是什么样?   
  都门清!
  很快。

  众人移步中影附近的一家酒楼。

  前往酒店的途中,坐在虎头奔后排的董老板和麾下得力干将赵义军聊起了刚刚的试映。

  “小军,你觉得《小偷家族》怎么样?”

  “很出色。”

  赵义军有一说一道:“老板,这部电影或许真有冲击金棕榈的可能。”

  “你这么看好?”

  董老板微微惊讶,别看他嘴上说着如何如何看好沈良,实际上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投资沈良,一方面是那座短片金棕榈,另外一方面是看重他背后的那些老师们。

  “嗯。”

  赵义军一本正经的分析道。

  “他的题材很讨喜,现实主义题材一直是电影节最喜爱的类型。”

  “但现实题材想要拍好,其实不容易。”

  “单纯的展现苦难,单纯的说教、批判,或许可以因为ZZ原因入围,但拿大奖的几率,很低。”

  “沈良的这部电影,最难得的是不做作。”

  “不做作?”

  “对。”

  赵义军举了个例子。

  “老板,您应该没去过虹镇老街吧?”

  “没有,怎么?”

  “那里其实比电影里更脏、更乱、更差,但在影片里,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

  镜头里出现的场景虽然破,虽然乱,但却不脏。

  另外,《小偷家族》没有旁白,这也是迥异于很多文艺片的地方。

  这说明导演并没有灌输某种观念给观众,就像那些主观镜头一样,观众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怎么想的,跟导演无关。”

  “还有……”

  董老板一边听着赵义军的分析,一边摩挲着无名指上的戒指。

  半晌。

  他作出决定。

  “小军,你多留意一下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动向,评委名单出了,第一时间通知我。”

  “好。”

  赵义军跟了董老板多年,自然知道老板这句话的意思。

  近些年来,为了对抗好莱坞,欧洲三大电影节越来越重视亚洲电影人。

  不论是竞赛单元,还是评审团成员,都能频频见到亚洲电影人的身影。

  显然。

  老板是准备有计划的公关。

  对于老板的人脉,赵义军毫不怀疑。

  港圈、京圈,几乎平躺。

  稍微弱一点的也就是宝岛电影圈。

  不过。

  假如真有宝岛电影人成为今年戛纳电影节的评审,老板也可以借助人脉进行公关。

  前提是老板愿不愿意。

  以及值不值得!

  赵义军负责给出专业建议,评价值不值得,愿不愿意,那是老板的事。

  另一边。

  韩三坪的座驾上也进行着一场相似的讨论。

  中影虽然在欧洲没什么影响力,但在华语圈,只要想来大陆上桌吃饭,谁敢不给面子?

  “东民,贾章轲的《任逍遥》今年是不是也准备报戛纳?”

  “是的。”

  “那部电影你看过没有?”

  “没有,不过,我听说过一点,从我得到的消息来看,《任逍遥》去戛纳应该不是奔着拿奖去的。”

  “为了卖片?”

  “对。”

  史东民如实道:“戛纳的影响力毕竟更大一些,如果贾章轲是为了拿奖,他应该会送柏林,毕竟,柏林的ZZ属性更浓一点,获奖的几率更大。”

  “好,我知道了。”

  韩三坪吩咐道:“你多关注戛纳那边的消息,有什么动静,及时汇报。”

  “明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