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毒士贾诩为李昭献上“养猪杀猪”之策,李昭初提亲蔡府
此时,大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李昭的身上,就连天子刘宏都看向了李昭。
并州能够在短时间内清扫外族,那是李昭之功。
再加上李昭如今还是并州最高长官的身份。
世家大族欲想瓜分并州诸郡,还真是需要征求一下李昭的意见。
不过,不论是袁逢、曹嵩等一众公卿虽然面上征询李昭意见,但是,心中也不以为然。
就算是李昭不愿意,便以为他们这些公卿百官就推动不下去了吗?
在文武百官以及刘宏注视下,李昭深吸一口气,心中虽然颇为不满,但是李昭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反而想到了贾诩给自己留的后手。
不错,贾诩确实提前给了李昭准备了应对措施。
毕竟,这并不难猜到,大汉各大顶级世家豪族,谁都不会愿意看李氏吞下那么一块大蛋糕。
因此,李昭也是有一定的准备。
想要占李氏的便宜,并没有那么容易。
贪婪,是要付出代价的。
迎着众人目光,李昭深吸一口气,对刘宏郑重拱手道:
“陛下圣明,并州九郡外患初平,千里荒芜。末将亦是赞同若欲固边陲、兴农耕,非广纳流民、速垦荒田不可。”
“当然,若国库空虚,难支应钱粮,引各大世家大族入各郡县分割土地,纳流民垦荒田,在末将看来,其实也未尝不可。”
“但是,末将有几点请求需要禀奏陛下,还请陛下同意!”
李昭一张口就是“陛下圣明”,并一副赞同各大世家大族入并州各郡分割土地的样子,顿时令朝堂上各大世家大族官员即是感觉意外,脸上又是露出一脸激动、开心的表情。
不过,杨赐、袁逢、曹嵩、张温等公卿心中虽喜,却是注意到了李昭说的关键,这让他们眼中不由浮现一抹惊疑。
李昭还有几点请求需要禀奏刘宏,请刘宏同意?
龙椅上,刘宏也是有些意外李昭竟然如此好说话。竟然真的同意各大家族入并州各郡分割开垦土地了。
不过,这也让刘宏对李昭有些歉疚。
虽然李昭清洗并州的外族,收回了郡县,是为大汉收回国土,也是李昭这个卫将军应该做的。
但是,毕竟李氏出兵出力了,还表现颇为勇猛,真是出了不小力气,可谓费尽心思。
这个时候朝廷却引各大世家大族入并州九郡瓜分果实,无异于有些对不住李氏。
不过,刘宏心中虽然对不住李昭,但是他为大汉皇帝,却也不得不这么推动。
“卫将军有什么意见尽可提出来,你有并州刺史之权,并且镇守并州,朕自是对你的意见慎重思虑!”刘宏笑着对李昭说道。
李昭闻言,倒是也不客气了,满朝文武都开始瓜分李氏核心利益了,就连站在刘宏身边的张让、赵忠都一副兴奋的表情,无异于也要参与进来。他不可能坐等这群人割肉,他什么都不做。
李昭拱手,道:
“陛下,末将以为,第一点,不应该限任何身份的力量进入并州各郡县分割土地,纳流民垦荒田。”
“如朝堂公卿可以让家族子弟前往并州各郡县分割、开垦土地,地方世家大族可以,宫中的常侍们也当可以让家族亲戚入并州割地开垦,乃至各地的豪商、商贾也应该被允许入并州割地垦田。”
“末将所求,乃是公平公正竞争,让大汉各方力量皆可以助并州更好开垦土地,收获粮食。而若仅仅只有世家大族有资格入并州割地的话,朝堂公卿若是凭借手中权力在并州各郡大规模圈地,却不作为,岂不违背了开垦并州空地的初衷?”
李昭说出第一点要求,让朝堂文武公卿面色一黑,在刘宏身边的十常侍们脸上顿时就露出了浓郁的笑容。
张让直接赞道:“陛下,武睿侯所言甚是,既然是为了开垦并州空地,岂能仅有世家大族割地,奴婢也以为当不限身份,不限权势,有能力者皆可参与进去,助并州快些恢复土地耕种!”
刘宏闻言,看了一眼面色有些不太好看的文武公卿,直接点头道:
“这一点不错,朕同意了!”
刘宏一锤定音,几乎没有什么犹豫。
世家大族圈地兼并土地,他早不爽了。但是,这次朝廷还没有余力开发并州各郡,只能求助于世家大族,不过,若是可以限制一下世家大族,刘宏自然愿意,并不抗拒。
李昭不顾世家大族官员脸色不好,继续拱手道:
“其二,许世家、大族、豪商们“限时垦荒之权”。”
“凡世家大族愿迁流民入并州者,可划拨荒地,许其十五年内免赋税,所垦之田暂归其代管,以充安民之资。然十五年期满后,田亩需依《汉律》重归朝廷造册,按“边郡轻赋”之制纳粮。”
“末将此举,是想给各大世家,各大豪族认真开垦土地之动力!”
李昭第二点要求话音落下,朝堂公卿本来阴沉的脸色顿时消散,脸上皆露出了亢奋之色。
免税十五年啊!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利,在大汉这个农业为重的国家十五年免税,绝对是巨大蛋糕,尤其是他们若是割下良田千倾,那这十五年省下的税收无疑是巨大的。
这是个重大的好消息。
杨赐、袁逢、曹嵩、张温等公卿以及张让、赵忠等人纷纷跳出来,纷纷表示赞同,直言李昭说的有道理。
刘宏皱眉,虽然心疼,但是,看着满朝文武乃至近臣张让、赵忠都纷纷支持了,却也勉强点头了。
李昭并不看刘宏割肉般的心疼表情,再次拱手道:
“其三,末将请求设“分区开发之制”,并州九郡可分出雁门、云中这两郡地势险要之地列为“军屯区”,由边军驻守垦殖。其余郡县划为“民垦区”,允世家、大族、豪商各方割地、开垦。”
“雁门郡乃边疆重镇,尤其雁门关两山对峙如门,仅容雁群穿行,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乃是扼守南北唯一通道,一旦失守,游牧骑兵可直扑太原,威胁中原。”
“而云中郡,地处河套平原东北,控扼阴山南麓要道。此处是草原诸族南下中原的跳板,汉军若失云中郡,则河套门户洞开,匈奴可沿黄河东进威胁长安。卫青大将军曾在此大破匈奴,收复河南地,也是重要之处。”
“末将认为,并州仍是边疆,不论是应对夏胡族,还是鲜卑各族,大汉仍然需要屯兵。但是国库空虚,不能充裕支持边疆募集足够多的大军。因此,末将建议把雁门、云中两郡地势险要之地为“军屯区”,如此并州边军当不像朝廷寻求钱粮,自给自足。“军屯区”与“民垦区”既可保边塞无虞,亦能借豪族之力速填荒郡。”
李昭再次丢下一计重弹。
那就是直接要了并州地势险要与咽喉要道之地的雁门郡与云中郡两郡之地,作为军屯区。
其他各郡,哪怕是水草丰美之郡,如五原郡,李昭都可以让这些世家大族引流民去开发。但是,这雁门郡与云中郡他李昭却是要牢牢掌握在手中,发展李氏的兵力,直接以军屯之名让天子与百官封口。
李昭此话一出,朝臣们震动。
袁逢立即想要站出来说话。
不过,李昭却是没有停下,继续说着自己下一点要求。
“其四,立“垦荒考核之法”。”
“凡领田之世家、大族、豪商,末将兼有并州刺史之权可考察带来的流民数量,带来的农具多少,以及带来种子数量等等,以此才让他们领取相应的土地数量,依照先到者先领,能带来多少流民、农具以及种子便可以领多少亩土地得开垦资格,如此登记造册。”
“而若是第一年未开垦出领取土地亩数,朝廷有权收回荒地,再另择贤能。此举可防豪族、大族、豪商圈地而不耕,误国误民。”
哗!
李昭这第四点要求一出,世家官员更是哗然一片,如此是逼着他们快速调离人力物力去并州啊,若是他们不快些行动,那肥沃土地良田便可能被别人占据啊。
李昭继续大声道:
“其五,末将认为,不论是俘获的外族奴隶,还是后面朝廷军队击败黄巾俘获的俘虏,其实皆可以化作劳力发配并州,把他们变成开垦荒地的劳力,让他们一辈子耕种,以偿造反之罪,如此可极大增快并州土地开垦速度。”
“臣叩请陛下,并州乃大汉北疆门户,今外族新退,百废待兴。若放任荒芜,恐鲜卑再犯;若急垦速殖,则可化边塞为粮仓。借世家、大族、商贾、黄巾俘虏之力以实边郡,乃事半功倍之举。况十五年之期转瞬即逝,届时田归朝廷、民入户籍,边军亦成建制,此万世之基也!”
大殿内,李昭不管不顾,一连禀奏五点要求,把贾诩给他准备的后手给禀奏了出来。
贾诩确实有考虑到朝廷要收回并州各郡县的情况,同样贾诩也考虑过世家大族贪婪嘴脸。
因此贾诩给了李昭一整套的埋雷,埋大雷的方案。
怎么埋雷了?
首先是“十五年免赋”陷阱:
世家、大族、商贾需自筹钱粮安置流民、修建水利,前期投入极大。
但是,十五年内长远的免税,却足以令世家、大族、商贾趋之若鹜,圈地割地。
然后,“分区开发”埋雷:
将战略要地划为军屯区,杜绝世家、大族控制险要,同时李氏牢牢掌握着这两处地势险要之地以及军队,其他郡县开发的再好,那在李氏眼中也就是砧板上的肉,随时可以剁。
其次是“考核之法以及不限制身份皆可去并州割地”:
此二举可以短时间内,督促着,引得各大世家豪族,纷纷调动人力物力投入并州各郡县开垦。
最后,对刘宏强调“十五年后田归朝廷”是加强皇权,暗示世家、大族也只是临时开垦并州的工具。
对世家鼓吹“免税暴利”,利用其贪婪心态忽略风险。
至于黄巾俘虏发配并州,那就更妙了。
一方面黄巾俘虏可以提供人力,另外一方面,黄巾俘虏这可是不稳定因素啊。
甚至黄巾俘虏都可以成为李氏割这些瓜分并州的各大世家、大族的锋利大刀。
此五点,可引世家为短期利益争相入局,却不知已踏入李昭“养猪杀猪”之局。待并州开发稳固,便是李氏杀猪,挥舞屠刀之时。
大殿内文武公卿们皆是有些骚动,却是被李昭的五点要求给惊到了。
第一点,不限任何势力、身份进入并州各郡县分割土地,纳流民,垦荒田。
第二点,许世家、大族、豪商们“十五年垦荒之权”。
第三点,设“分区开发之制”,“军屯区”,由边军驻守雁门、云中二郡垦殖,其余郡县划为“民垦区”,由各方瓜分,军屯可保边塞无虞,亦能借豪族之力速填荒郡。
第四点,立“垦荒考核之法”,可防豪族、大族、豪商圈地而不耕,误国误民。
第五点,把俘虏的黄巾俘虏,发配并州,打为开垦荒地的劳力,增快并州土地开垦速度。
不得不说,坐在龙椅上的刘宏,听着李昭献上的五点建议,都是感觉到了浓浓的惊艳。
刘宏第一次对李昭有如此才智刮目相待。
因为若如此实行,无疑是可以让并州在短时间内焕发活力,快速变成产出粮食的一州,荒废的各郡县并重回大汉秩序。
可以自行供养军队,还可以让并州土地得到开发,只要十五年后,并州便又可以成为大汉的又一块纳税之地。
不过,越是想到十五年后,并州才可以为大汉纳税,刘宏越是感觉心疼。
而随着李昭话音落下,大殿内却是躁动一片了,一众公卿们或是皱眉,或是一双眼睛瞪着李昭,显然,对于李昭提出的对世家大族限制条件,让他们很是不满。
刘宏倒也不急着说话。
这件事情,其实主要还在世家大族公卿身上,毕竟,就算是开发并州,也是这些人出钱出力出粮,所以,刘宏也是乐得看李昭开出这些条件。
因为,刘宏发现这些条件,可以限制世家、大族,对朝廷很有好处。
太尉杨赐率先站出来,开口,对李昭皱眉道:
“其他老夫不说。但是,武睿侯,黄巾军如今造反正在如火如荼,攻城破郡,现在谈论俘虏会不会太早了?而且,黄巾士卒手上哪一个没有沾染宗亲,世家、大族、官吏的鲜血?就算是俘虏了,岂能这么饶恕?”
显然,杨赐作为世家代表,自然要替世家大族说话,对黄巾的仇恨还是颇大的。其他李昭说的几点,杨赐不好反驳,但是黄巾俘虏,这个事情却是先提了出来。
李昭听着杨赐的话,倒是早有准备,说道:
“那太尉可知道并州才多少人口?而同样与并州同为边疆的幽州又有多少人口?”
“此时并州人口不过五十万左右,但是幽州却有两百五十万左右的人口。并州人口仅是幽州的零头,差了足足两百万!”
“并且,就算是幽州人口,与中原大州如荆州六百多万人口、以及冀州五百八十万人口也是天差地别。幽州、并州地处边疆不比中原,但是本侯仍然以为,幽州或是并州只要少了外患,也能养个四百多万人口!”
“如此一算,并州人口的差额可想是多么大,并州创造粮食与财富的潜力又有多大?”
“黄巾造反自然罪大恶极,但是,把他们发配并州后,一生为奴役,岂不是对他们最大的惩罚?还能填充并州大量缺少的人口,为朝廷、世家、大族、豪商们耕种土地!”
李昭先提并州人口与其他州人口巨大差额,言并州潜力巨大,再去说黄巾俘虏可以创造价值,并且对黄巾俘虏也是一种长久的惩罚。让杨赐顿时一怔,眉头大皱。
“太尉,本司空认为武睿侯所言并不是没有道理,把黄巾发配并州,确实对他们是惩罚,还能够填补并州人口,是上好的奴隶,本司空以为以后黄巾俘虏可暂时不杀!”
这个时候,突然袁逢站了出来,却是出奇的竟然为李昭说起了话来。
其他也心动的官员也是纷纷站了出来,表示赞同了发配黄巾俘虏至并州。
黄巾俘虏是奴隶,他们想怎么使用,怎么使用,死了也没有人管。
如此上好劳力,上好的奴隶,谁又会和钱财与粮食过不去啊。
李昭看着跳出来官员,哪里看不出他们的贪婪。不过,那么多人支持把黄巾俘虏发配到并州去,他也是舒了一口气。
历史上,数十万的黄巾俘虏都可能被直接屠杀了,这太浪费了,要知道在古代人口便财富,便是战争潜力啊。
“陛下,老臣以为,武睿侯欲要两郡之地军屯,此举不可,我大汉军队皆是从国库拨付钱粮,岂能由地方军屯!”
突然袁逢话锋一转,却是反对起来李昭欲想用雁门、云中二郡作为军屯之地。
袁逢却是被李昭开出的几条限制世家,并急命催促世家、大族出钱出力投入并州很是不满。
而且,他更是不愿意见雁门郡、云中郡落在李氏手中,不愿意让李氏占据两郡搞什么兵屯。
李昭闻言,面色瞬间阴沉下来,看着袁逢冷声道:
“司空,军屯原因,本侯已经解释过了。朝廷国库空虚,屡屡对边郡军队拨付不了钱粮,边郡又该如何养军队?又该如何抵御外族?若是不进行军屯,边郡没有军队守护,那么,民垦又有什么意义?到时候种出来的粮食让外族侵袭收割殆尽?那么,如此,本侯请陛下收回成命,并州便不让各世家、大族进入了,以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到时候种出来的粮食白白便宜了外族,这是资敌!”
李昭冰冷的声音响彻,一众文武公卿瞬间躁动,大殿也彻底静了下来。
袁逢听着李昭不仅要摔饭碗,甚至要把大家的锅都给砸了的话,面色顿时难看。
朝堂上文武公卿看着针锋相对的李昭与袁逢两人。却是明白袁逢反对军屯,招惹李昭生气了。
这还是一众文武公卿第一次见李昭生气。
不错,李昭生气了。
并州七郡空地,他直接都让出来五郡之地了。
他娘的,这袁逢还追着雁门、云中两郡不放。
真以为他李氏好欺负?
坐在龙椅上的刘宏,见到李昭与袁逢直接撕破脸皮,心中倒是颇为开心。
刘宏面上带着笑容,调和道:
“卫将军,司空,你们说的皆有一定道理,不过,此事毕竟是关乎着边疆重事,还是要从长计议的。”
刘宏微微沉吟,看着李昭不好的脸色,也明白这个时候自己也该表态了。不然,李昭这个得力干将,怕是都对他都会有很大的意见了。
“朕以为,武睿侯所言还是有必要的。在雁门、云中二郡军屯一来可以省却朝廷对并州边军的钱粮,另外兵屯还可以镇守并州两郡险要之地。便如此吧,武睿侯在雁门郡、云中郡两郡展开兵屯,供养军队,并州军队钱粮不必从朝廷国库拨付!”
刘宏一锤定音,却是给了李氏一些甜头。
袁逢拱了拱手,退回了自己位置上。
他确实不太想看李氏在并州发展壮大。但是现在刘宏都决定了,他也确实不好再说什么了。
“诺!”
李昭神色虽然不好看,但依旧对刘宏拱手应诺。
接下来,朝堂上,刘宏又与公卿就李昭提出的五点要求,进行了探讨。
很快,刘宏便与公卿官员就李昭提出的五点要求,达成了初步的统一意见。
世家官员虽然不满李昭搞出来限制条件,以及搞出来的竞争性的割地。但是十常侍也都在一旁虎视眈眈呢。
他们世家大族根本不可能全部分割了并州空地。
再加上刘宏也要顾忌着李昭的态度。
因此,最终李昭对并州空地开发的五点要求得到了公卿文武官员同意。
“武睿侯提出的五点要求,能够助力并州进行快速垦田产粮,便如此定下。此事由卫将军监察,司空、大司农负责推动。”刘宏直接当朝宣布道。
“诺!”
李昭、袁逢、大司农张温三人立即站了出来,齐齐应诺。
待并州各郡空地处理完毕之后,众公卿官员脸上纷纷露出了笑容。心中打着主意一定要尽快到并州圈地,尤其那些土地肥沃的郡县。
那些距离并州近的世家,如弘农世家、河内世家、河东世家、冀州世家官员脸上笑容颇为浓郁,因为他们离并州更近,可以更快调动家族力量分割并州各郡县土地。
“如今黄巾造反如火如荼,冲击州郡,杀害官吏,武睿侯对清剿黄巾之事如何看?”
突然,龙椅上,刘宏又对李昭问道。
随着刘宏的话音落下。
大殿内众文武公卿无不静了下来。
现在黄巾军还是正猖獗的时候,也就是北方外族退去,外族威胁解除,大汉多了李昭与朱儁两路边军兵马,让他们都稍微舒展了一口气。
但是,对于黄巾,他们还是很慎重。
实在是,现在的黄巾气势太盛了,几乎是压着大汉官兵在打。
而如今,天下各路兵马中,李昭无疑是最强大的一支,自李昭出道以来,可谓战无不胜。
因此,朝廷欲用李昭平定黄巾,不论是天子还是公卿官员还是颇为期待的。
大殿内,李昭听着刘宏终于问自己该如何平定黄巾,用到自己了,不由瞟了一眼一众公卿,见这些公卿官员都来了精神,都齐刷刷期待看向他。
那颇为期待的目光,让李昭心中不禁冷笑。
这些人还真是极品啊。
分好处的时候想不到他李昭,这打仗了却是想要他给顶上去。
不过,李昭并不怠慢,深吸一口气,拱手道:
“回陛下,此事末将南下之时便慎重思虑了。末将以为,军队打的就是钱粮,没有钱粮,军队便动不了。此次末将率领的五千大军以及一万五千左右战马,每日人吃马嚼都是消耗巨大,也需要大量钱粮,甚至军中粮草都已经坚持不了半月了。所以,末将相信人数更为庞大的黄巾,消耗钱粮会更多。”
“因此,末将认为,我朝廷军队取胜之关键,便在于后勤辎重,在于钱粮。末将以为凡食汉禄者,当与国同难。末将请命各州郡按田亩、户籍摊派钱粮,尤以豫冀荆扬等中原大州为先。凡占田千顷之世家、大族,建议纳一年收粮的五成充作军资,如此我大汉军队便不缺粮食,足以与和黄巾打持久战。而黄巾没有稳定的粮草辎重供应,必败!”
“而且城外五千骑兵,军中便只有半月的粮草了,需要及时补充粮草辎重,不然怕是出征都没有可能了,还请陛下与公卿们慎重思虑此策啊!”
李昭转手便向刘宏给出策略。
听着李昭的话,大殿内一文武纷纷对李昭横眉冷对,瞪起了眼来了。
蔡邕、张让、赵忠等这些人听着李昭这话,瞬间明白了。
李昭这反手就有对世家大族展开报复的嫌疑啊。
一年粮食的五成,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啊。
足以让世家、大族们割肉、滴血。
但是,李昭应该也不会谎报军情,怕是城外军中粮草真的不多了。
蔡邕脸上不由露出一抹苦笑,不过,他倒是也赞同李昭的策略,这确实是一个稳妥的取胜之法,唯一就是世家大族们要出粮了。
倒是张让、赵忠脸上露出一抹古怪,既是想笑,又是感觉也会割在他们身上。不过,还是开心多过肉疼,毕竟那些世家大族们割的更多啊。
李昭平定黄巾的策略,让本来正期待的袁逢、曹嵩、张温等一众文武公卿的脸都绿了。
坐在龙椅上的刘宏既喜又惊,李昭带来的五千骑兵竟然粮草不足了!
瞬间,张让、赵忠等十常侍纷纷跳了出来,直呼李昭此策甚是有道理。
言世家大族不能只想着占朝廷便宜,在并州割地,却不愿意出粮助朝廷军队打仗。
一众官员公卿也是纷纷站了出来,纷纷哭穷了起来。什么近些年来,天灾不断,粮食收成本就不好。什么之前集结私军、义军、乡勇他们已经出了不少家资,家中已经没有余粮了,根本拿不出来这么多粮食。
刘宏本来高兴脸色也消散了,也焦急了起来。
朝堂上,乱成了一团。
李昭在提出了策略,便退到了自己位置上去了,冷眼看着跳出来哭穷的世家豪族官员们,他看起了戏来。
这些世家大族之前割李氏的肉,瓜分李氏的胜利果实,那是一个个积极的很啊。
真以为他李昭好欺负的啊。
从世家大族身上割肉,平定黄巾的策略,他李昭已经给献上了。
至于采纳,或是不采纳,那就不是他李昭管的事情了。
大军没有钱粮、辎重,大不了这次出征黄巾,他还就不去了。
谁想打,谁去打,反正李氏立下的功劳已经足够了,接下来只要闷声发展势力壮大便好。
李氏已经没有必要再为了功劳,而奋不顾身,私垫家资了。
当天,朝堂上因为李昭献上的平定黄巾之策吵翻了天,一直到了散朝,朝堂上都没有拿出肯定的态度出来。
李昭自是不急。
倒是下了朝,刘宏留下李昭,并准备宴席,酒宴上言语安抚着李昭,夸赞着李氏的功绩,对李昭驱寒问暖,担心李昭因为朝堂之事生气,说了一通自己为天子的苦衷,是为了社稷,引世家大族进入并州,也是无奈之举。并给李昭画着饼,接下来平定黄巾,还需要李昭出力,他李昭还要扛起平定黄巾的旗帜,待平定黄巾后,他刘宏肯定一并重重封赏。
李昭自然是逢场作戏,一一应下,拍着胸脯保证,定为汉室冲锋陷阵,只要粮草一到,立即出兵进攻黄巾。
傍晚时分,李昭才辞别犯愁的刘宏,施施然出了皇宫。
李昭出了皇宫这才舒了一口气,并州的养猪布局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是等猪进圈,茁壮一些,李氏好杀猪!
不过,李昭出了皇宫后,李昭并没有立即回洛阳城中已经是空壳、冷清的卫将军府,反而带着淳于琼来到了王府去见王允。
李昭并没有忘记白天见到的蔡琰的事情,对于蔡琰,还是尽快早些下手,以免节外生枝。
不过,李昭挑了一圈人,还是感觉让王允出面,去帮他去蔡府提亲比较合适一些。
首先,他与王允关系不错。
其次,现在王允与蔡邕同朝为官,官职都不大,并且现在两人并没有间隙,反而都因为屡屡弹劾宦官,受宦官的报复而惺惺相惜。
王允听到李昭的来意后,虽然感觉为难。
但是,王允依旧咬牙应了下来,答应亲自前往蔡府为李昭提亲。
李昭这个并州最高长官,王允还是要给面子的,更别说,李昭都亲自上门了。
在李昭催促下,第二天,王允便亲自前往蔡府拜访蔡邕了。
蔡邕听王允来访立即热情接待。
………
蔡府,大厅内。
蔡邕听着王允的来意,一时间愣在了当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