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李紧汉途掀风云,黄巾浪起毒士谋太原
因为太平教起事近在眼前,李昭在受封之后,便没有迟疑立即代表李氏向天子、皇后请辞,北上并州。
刘宏以及皇后皆表现出了对李昭的不舍之意。
刘宏倒是没有多拦李昭,反而对李昭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皇宫,承德殿。
刘宏对李昭嘱托道:
“武睿侯此去太原郡,朕自是明白李氏的艰辛。”
“不过,太平教贼子叛乱怕是不可避免了,还不知如何,但是大汉并不平稳,不仅有异族威胁,还有各地叛乱,所以,朕还是希望武睿侯能够尽快替朕组建出一支骑兵来,以便随时驰援于朕!”
大殿内,李昭听着刘宏的要求,当即拱手,郑重道:
“陛下既有要求,末将定然全力以赴。”
刘宏点了点头,并亲自把李昭给送出宫殿。
李昭出了皇宫这才舒了一口气,再去拜访何进后。
第二日,洛阳城外。
李氏早已经集结好了长长车队。
足足数千人的李氏车队,以及队伍前方赏赐的三十名披坚执锐的虎贲骑兵,让前来送行的何进以及其他大儒、学生、百姓们都是咋舌,直呼李氏实力不弱。
李氏数千人的车队,其中就有两千五百的私兵,这是甄家给的私兵以及李氏自己的发展的。
更多的就是李氏已经招揽的各种造纸、制造瓷器的工人以及家眷。
伴随着李昭一声令下,李氏的队伍顿时浩浩荡荡向北出发,向北方而去。
……
就在李昭率领李氏的队伍北上时。洛阳城中忠国碑闹得风风雨雨。
天子公卿,世家百姓同时也都关注着南面梁县、广成关的情况。
因为,反贼王紧大军虽然被大败了,但是,仍然占据着距离洛阳不远的梁县、广成关。
这对于洛阳而言依旧有隐患。
河东太守董卓率领本部兵马,再加上河内郡、弘农郡两郡兵,合计三千官兵,浩浩荡荡出了伊阙关。
“主公,反贼王紧麾下有一员大将林稳林定国,颇有勇略,一战大败皇甫嵩、曹操,我们只有三千兵马,不可大意啊!”
通往广成关的路上,段煨对董卓道。
董卓听到段煨的话,眉头顿时皱起。
他其实也不敢小觑已经名传大汉的林定国。
皇甫嵩那一战,他董卓自是听过,纵然他董卓都对皇甫嵩率领五千三河骑兵截击反贼大军后方,忍不住拍手叫好。
毕竟,若是前有伊阙关险关阻挡,后又有五千三河精锐骑兵截击,反贼十余万人势力会全面崩溃,乱起来。
但是,偏偏,这个林稳便提前料敌于前,抓住了微末的机会。
凭借两千精壮一举大破了五千三河骑兵。
三河骑兵本就是大汉精锐。
却被步卒战胜,还是以少胜多。
因此,董卓对林定国也是颇为忌惮,他并不会狂妄的认为,林定国真的仅仅是运气。
“不论如何,这王紧也是大败了,麾下士卒应该不多,士气也应该低迷,我军乃大胜之师,当堂堂正正压迫对方,把对方给吓跑!”
“传令全军,多竖旗帜,疏散阵型,营造出一两万军队的气势出来,大军放慢脚步!”
董卓微微沉吟,很快就想到了办法,那就是堂堂正正震慑敌人军心。
段煨一听这话,顿时感觉也是一种办法,当即吩咐下去。
很快三千人军队,便营造出了一两万兵马气势,浩浩荡荡南下。
只是,大军一路浩浩荡荡来到了广成关前。
让董卓感觉难受的是,广成关的反贼竟然没有被吓跑?
董卓无奈,感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必然要与这些反贼有一场恶战了。
董卓咬牙下令军队对广成关的反贼发起进攻。
段煨、牛辅、董越当即率领着三千兵马对广成关发起进攻。
只是,才一刻钟时间,广成关上的厮杀声似乎就消失了。
正待董卓惊疑之时。
“主公,好消息,好消息啊,反贼都跑了,广成关拿下来了。”
段煨满是惊喜与振奋跑到了董卓面前,道。
“什么?广成关拿下来了?这怎么可能那么快!”
董卓听到广成关被攻下了,顿时又惊又喜,惊声看着段煨问道。
“主公,你不知道,这广成关就是个空壳,只有数十名反贼,我们刚打过去,他们丢下兵器便向关外跑了,不费吹灰之力啊。”段煨笑道。
“什么?广成关是空壳?这反贼是真跑了啊,好,好!!”
董卓听着广成关竟然是空壳,顿时大喜过望。
“立即派兵进攻梁县,既然广成关反贼放弃了,那么梁县反贼应该也放弃了,让我们的大军进攻梁县!”
董卓很快反应过来,颇为激动道。
“诺!”
段煨等人立即带着本部兵马,再次向梁县发起进攻。
很快,段煨等人好消息果真再次传来,梁县也只有数十个反贼把守,他们大军一到,数十个反贼也立即弃城南下去了。
董卓颇为满意的踏上了梁县城墙,一旁段煨皱眉对董卓拱手道:
“主公,这梁县与广成关都是空壳。末将刚刚派人打听过了,反贼林定国大破了皇甫嵩的三河骑兵后,在好多日之前,便没有在这梁县驻守了,反而率领着数千兵马先南下去了,粮食也在这么多天都运送南下去了。”
“这反贼怕是另有所图啊,我们是否追击?”
董卓闻言,眼睛一瞪段煨,道:
“管他反贼有什么企图?天子派遣本太守进攻梁县、广成关叛贼,既然我们已经拿下了,那任务就完成了,至于这反贼流窜到他处,那就不是本太守能管的事情了。”
说着,董卓一拍女墙,话锋一转,大声道:
“立即安排人禀报洛阳,禀报陛下,说本太守率领大军与反贼王紧大战一场,敌军不敌,本太守率兵收复了广成关、梁县。
“请功!!”
“这……主公英明啊,诺!”段煨闻言,眼睛顿时一亮,反应过来,忙对董卓拱手大声道。
确实,他们的任务便是收复梁县与广成关,反贼哪怕早就南下了,那也与他们无关了。
那是其他地方官军的事情。
洛阳城中,天子与公卿很快收到了董卓的捷报,知道董卓大败王紧,收复梁县、广成关,顿时皆都大喜过望了起来。
只是,并没有等朝廷与公卿开心几天。
一道噩耗自武关而来。
“报~”
“武关急报~”
朝堂上,天子刘宏正与公卿关注各地太平教的情况,一个羽林郎快速进入大殿急声道。
“什么?武关急报?”
朝堂公卿顿时震动。
刘宏面色也是难看了下来,道:“武关又怎么了?”
“报陛下,宫外武关的守卒求见,说…说是数日前武关丢了!”那羽林郎不敢怠慢,忙道。
“武关丢了!!!这怎么可能??那岂不是说危及关中了?”
“怎么会这样?武关怎么突然丢了!”
朝堂公卿听到武关丢了,瞬间哗然一片,却是震惊、惊疑以及感觉到了莫名的恐慌。
为何?
因为,武关是连接关中平原与南阳郡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原与巴蜀之间的交通要冲,扼守秦岭南麓的咽喉要道。通过武关,可连接长安、蓝田、南阳等地,具有重要的枢纽地位。
历史上多次重大战争都发生在武关,如秦楚战争、楚汉战争等。秦楚蓝田之战中,楚军曾试图通过武关突破秦国防线;刘邦也率军攻克武关,进入关中,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
武关丢失,那将意味着敌人可以进入关中,然后从关中直扑帝都洛阳而来。
很快,在天子刘宏以及公卿哗然下,那满身狼狈的武关守卒来到大殿。
“陛下,反贼林稳于数日前突袭、攻破武关,守将被杀,不下万人的反贼进入了关中啊!”
狼狈的武关守卒对刘宏急声道。
“是反贼林稳!竟然是他!”
“董太守这才刚收复广成关,反贼竟然又拿下了武关,进入了关中,怎么阴魂不散啊!”
大殿内,随着武关守卒言竟然是大破皇甫嵩的林稳攻破武关,进入关中,顿时都惊慌了起来。
洛阳的南面门户伊阙关、广成关刚被收复。
现在反贼竟然又到了洛阳的西面?
大殿内,被提拔为荡寇将军的曹操,此时都面色严峻、沉重了起来。
曹操立即拱手而出,道:
“陛下,武关丢失,关中危矣,末将请领军镇守函谷关,挡住贼军,同时监视反贼情况!”
曹操站出来,刘宏与公卿这才稍微稳定了一些情绪。
这时,袁逢上前,拱手道:
“陛下,老臣建议河东太守董卓也领兵前往函谷关镇守,其麾下大军刚刚大败反贼王紧,士气正盛!”
刘宏闻言,面色严峻大声道:
“荡寇将军曹操、河东太守董卓立即领兵前往函谷关势必不能让反贼再破函谷关!”
“诺!”曹操立即上前,拱手,大声应诺。
刘宏面色并不好,他本来还以为广成关、梁县收复,反贼王紧的威胁没有了,谁知道林稳竟然突然攻破了武关,又危及到了关中,同时威胁了帝都洛阳的西面,让刘宏只感觉心惊肉跳。
派出了两路兵马,去镇守函谷关,监视反贼动向,刘宏依旧感觉不安全。
刘宏看向何进,想着忠国碑已经筹措了不少钱财,又大声道:
“帝都洛阳虽有两路兵马前往函谷关镇守,但朕心中仍感不安。朕之江山,社稷之安危,皆系于卿等忠臣之身。卫将军李昭已北上并州,朕思前想后,觉得帝都仍需一位德高望重、威震四方之将军坐镇,以安民心,镇奸邪。”
说到这里,刘宏停顿了一下,环视朝堂上的公卿大臣。
果真朝堂上,一众公卿瞬间躁动了起来,不过,不论杨赐、袁逢皆是皱眉并没有说话,其官员见状也没有说话。
刘宏继续说道:
“因此,朕决定,即日起,擢光禄勋为大将军,总揽天下兵马,镇守洛阳八关。”
文武官员中,何进听着刘宏终于封自己为大将军了,顿时激动的颤抖,忙窜了出来,大声应诺:
“臣何进,领旨谢恩!臣定当为陛下守好洛阳,为大汉尽忠!”
杨赐、袁逢等公卿见何进被封为大将军,虽然惊异,倒也不是太意外,毕竟,如今李昭北上,天下又不稳定,确实需要一个大将军坐镇洛阳,何进是皇后之兄,能够成为大将军,这在大汉已然是惯例了,他们也不可去不赞同,公然得罪已经成为大将军的何进。
刘宏见文武公卿反应,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想到大汉局势,又咬牙切齿道:
“现在大将军需要做的是,剿灭反贼王紧,同时,调动全国郡兵镇压太平教!”
“诺!”何进听到自己的任务,身体猛地一颤,刚刚还很好的心情,瞬间荡然无存,露出了苦瓜脸。
李定国攻破武关,领兵进入了关中平原,立即引起了洛阳震荡与恐慌。
派出曹操、董卓率领大军屯兵函谷关,防备、监视李定国反军,派出了大量斥候打探情况。
只是,让本来如临大敌的曹操、董卓意外的是,他们的斥候竟然打探到李定国大军并没有东进洛阳,反而,直奔眉县(关中)然后一路向南奔秦岭的褒斜道去了。
这个时候,不论是曹操,还是董卓都明白李定国、李紧的战略意图。
这不是进攻洛阳,反而是去打汉中去了。
因为这条道路是南下至汉中,是昔日高祖刘邦“明修栈道”的经典路线啊。
只不过,曹操纵然有心追击,待等他知道消息后,反贼已经南下秦岭数天时间了,根本来不及了。
曹操无奈,只能把消息禀报给朝廷。
刘宏以及一众公卿听到消息,得知王紧、林稳目标竟然是汉中,顿时气的骂娘,不过,朝廷对于汉中掌控力还真的弱,再加上有秦岭山脉阻隔,就算是知道王紧、林稳欲谋汉中,也是鞭长莫及,再加上如今各地太平教起事在即,刘宏愤怒一阵,只能把王紧、林稳这股反贼的事情暂且先放下,只待等剿灭了太平教,再派遣大军围剿。
而就在洛阳城李紧起事大败,退避汉中,李昭北上时,冀州、巨鹿郡,一个遍布太平教众的山寨中。
张角也召集了大量太平教的骨干。
山寨之中,张角屹立中央,身披玄黄道袍,眸光如炬,沉重而有神。
四周,太平教之骨干密布,层叠环绕,围的密密麻麻,此时,气氛凝重,众人皆已经知道了什么。
就在前几天,张角还与张宝、张梁等太平教高层振奋王紧的起义军传来的好消息。
为王紧攻破了广成关、伊阙关,大破皇甫嵩而振奋,他们看到了改朝换代的希望,张角他们其实已经决定起事,并召集了各方大小渠帅。
因为各州郡的郡兵,也因为洛阳被围而被抽走勤王了。
虽然太平教依旧没有准备好,但是,各州郡郡兵少了,他们胜算又多了不少,再加上王紧这一路兵马,因此,推翻大汉的希望很大。
但是,还没有等张角他们高兴几天,洛阳那边噩耗突然传来,王紧兵败,起义军被大破,张曼成身死。
而紧接着他们又收到了一个令他们皆恐慌的消息。
洛阳潜伏的太平教众全部都被捉拿,被杀,他们太平教已经暴露了!
再不起事,真要面临朝廷的大军围剿了。
山寨中,张角看着里三层、外三层的教众骨干。
“壬戌之年,洛阳太平教众,惨遭朝廷屠戮,无一人生还,吾辈举事之计,亦提前败露于天下!”张角声如洪钟,震响山寨,环视四周,痛陈道:
“天子刘宏,昏庸无道,不顾天下百姓死活,任用宦官弄权,世家豪族,欺压黎庶,世间何有公道?”
张角其言如江河奔腾,激荡人心。教众闻之皆是愤慨,怒火中烧。
张角猛地高举九节藜杖,似有神力蕴含其中,声音激昂,如战鼓催征:
“朝廷无德,百姓受苦。太平教者,替天行道,为民伸冤。今吾辈举事,口号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壬戌,天下大吉!”吾等当以双手,推翻腐朽之朝,为天下百姓,立公正、平等、仁爱、和平之新朝!”
张角言罢,山寨之中,欢呼雷动,呐喊震天。
“举事!举事!推翻大汉!”张宝面色涨红,大声咆哮,振臂高呼。
“举事!举事!推翻大汉!”
“举事!举事!推翻大汉!”
……
伴随着张角一声令下,太平教正式举事。
张角自号天公将军,张宝号称地公将军,张梁自号人公将军。
天下各方太平教渠帅皆是开始响应。
一股澎湃的浪潮将以巨鹿为起点席卷整个大汉。
………
李昭现在并不知道李紧、李定国已经率领队伍南下汉中发展去了,也并不知道在巨鹿的张角,已经掀起了将席卷整个大汉的起事。
李昭在带着队伍一路离开洛阳,渡过黄河,然后进入并州范围后,便向着并州中部的太原郡治所晋阳城而去。
因为洛阳被李紧率领起义军围攻,洛阳最近成为天下世家与百姓关注的焦点。因此,李昭被以卫将军,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领护北疆诸胡中郎将,行并州刺史事,李氏为天子镇守太原、雁门的消息也是极速传遍北方的河东、凉州、并州等地。
因此,当李昭一路上北上,从洛阳开始一路至并州,沿途百姓、世家、豪族、官员无不纷纷攀附、结交、围观。
李昭也是一路也是疲于应付,不过,总算是到了晋阳城外。
太原作为抵御异族的北方重镇,治所晋阳城修建的还是很高大的。
因为李氏将到太原的消息早已经传开。
因此,当李昭带着队伍到的时候,晋阳城外布满了迎接的晋阳百姓、世家以及大小官员。
“见过武睿侯,下官乃太原长史周聪,郡守府已经打扫干净了,侯爷可放心入住。”
太原长史忙对李昭拱手笑着行礼道。
长史乃是郡中掌控兵马的官职,边郡没有设郡丞,却设长史。
李昭看了其一眼,武力足有六十多,统帅也有七十,确实还行,笑道:“那就让周长史费心了!”
“另外今天中午城中大族王氏、郭氏、温氏欲设宴为侯爷接风洗尘,下官为侯爷介绍!”
李昭又与太原郡的大族王氏、郭氏、温氏三家家主寒暄一阵,三家中王氏是最大家族,王允便是出自这王氏。
李昭与王允关系还行,显然,王氏得了王允打招呼,因此,表现颇为和善。
寒暄一阵,队伍才浩浩荡荡进城。
在郡守府安顿下来,李昭才去往王氏府上赴宴,宴席上宾朋满座,李昭初至并州,还是要与这些地头蛇大好关系。不过,李昭今日赴宴,更多在向这些地头蛇世家了解打听如今并州的情况。
李昭最关注的一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汉末的群雄之一丁原。
毕竟,这家伙在历史上便在并州崛起的。
不过,李昭打听到的是,之前并州刺史还真并不是丁原,而是张懿。
张懿现在正领着郡兵在雁门与李辰助阵抵御鲜卑大军。
而丁原现在也还真在并州了,丁原是出身寒门,而寒门子弟常通过军功升迁。
丁原便是因为“善骑射”“有武勇”,因镇压并州边地胡患,先被擢升为武猛都尉(统领骑兵的武职)。
现在,丁原已经被提拔为了并州武猛从事官职了。
武猛从事,是属刺史的直属僚属,专司“追讨寇虏、弹压叛乱”等。
丁原这个武猛从事,现在正率领着麾下吕布、张杨等武将追随并州刺史张懿领着郡兵在雁门助阵李辰抵御鲜卑大军。
得到这个消息后,李昭整个人都心情大好了。
因为他李昭这个卫将军可是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名义上,丁原这个武猛从事也是他的下属了。
李昭心情大好,宴席上都多喝了几樽。
宴席结束后,李昭又让长史周聪又带他熟悉太守府的重要衙门。
当周聪带着李昭来到太守府处理公文的房间。
里面三个中年官吏纷纷出来行礼。
“小吏张运见过侯爷!”
“小吏王丰见过侯爷!”
“小吏贾诩见过侯爷!”
周聪并没有感觉什么,要对李昭介绍着其他地方,只是,周聪一回头,却见李昭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其中一个中年文吏。
贾诩似是注意到了李昭紧盯着自己,心中微紧,拱手身子更加低了。
“侯爷,怎么了?”长史周聪忙对李昭问道。
“这人叫什么?”李昭深吸一口气,有些抑制不住眼中惊喜,明知故问道。
“回侯爷,此吏名叫贾诩,贾文和,下官有记忆,两天前进府衙的。因为他两年前曾在洛阳皇宫担任郎官,是不错的人才,因此,郡守府就特别任用为文吏了!侯爷,可有什么不对?”长史周聪不明白李昭为何问这中年人文吏,不明白李昭究竟是什么态度,忙解释说道。
“两天前入府?宫中郎官,贾诩贾文和?”
李昭听着长史解释着贾诩为何出现这里的话,脸上顿时露出了一抹异样的笑容。合着这个三国毒士、汉末顶级精致利已的谋士,是冲着他李昭与李家来的啊!
贾诩此时心中愈加惊疑,身体躬的愈加低,表现愈加恭敬了,他不明白李昭为何突然就锁定住他了?难道李昭知道他?
这不可能啊!也不合理啊!
在李昭扬名之前,他便离开了洛阳!
可以说他是与李昭从未见过面。
就算是这次北上太原,那也是临时决断。
李昭洛阳名声大噪,李氏要镇守太原、雁门的消息传开时,他还在河东考察董卓是否为明主,他得到洛阳消息后,他才临时改主意北上太原郡,一切都是临时决定,李昭不该如此表现啊!!!
(努力码字中,今天还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