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碑压尽洛阳公卿,西域血脉孕麟儿
“武睿侯还不接旨谢恩?陛下如此封赏,便是要全你李氏镇守边疆志向。”
朝堂上,张让面对文武公卿的哗然之声,丝毫也不理会,只是对李昭笑着提醒道。
“末将谢陛下赏赐,李氏定守护好北疆,不让陛下失望!”
李昭对于圣旨封赏,确实感觉震惊,这将意味着李氏在并州有很大的权利与自主权,哪怕对于鲜卑、匈奴、乌桓这些外族,李昭毫不迟疑便上前拱手谢恩接旨了。
开什么玩笑,都到嘴边的肉了,自然不必再推出去让一下了。
李昭都怕肉飞了。
“陛下,武睿侯虽忠勇,令人称赞,但得获如此封赐,是否太过重了?公卿似乎皆有异议啊!”
就在李昭刚接过圣旨,百官前列司空袁逢便站了出来,面色有些不好看,请奏道。
袁逢却也是因为李昭一下得了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以及行并州刺史事的权利,一下就酸了。
因为,他发现,袁氏一直努力布局的,竟然被李氏轻而易举就给得到了。
可想,李氏到了太原郡定然可以快速壮大起来。
这对袁氏而言的世家大族,其实并不是好事,因为李氏是外戚啊。
袁逢不站出来还好,袁逢一站出来,龙椅上刘宏顿时就笑了,大声笑道:
“哈哈,司空,你说武睿侯虽忠勇令人称赞,但得获如此封赐太过重了?公卿皆有异议?说的好啊!”
“朕巴不得你们都能够忠勇为国呢!昨日光禄勋奏疏,朕看了,不仅武睿侯能够向朝廷表达忠心,也是一个世家大族向朝廷表示忠心与得朝廷重用与表彰的机会啊。”
“尔等公卿与大臣,皆言忠于朕,忠于朝廷,忠于大汉,值此大汉内忧外患,危急存亡之时,希望你们不要让朕失望,不要让百姓失望,不让大汉失望!”
刘宏的话音响彻,司空袁逢以及一众文武官员朝堂公卿皆是惊疑了起来,不明白刘宏在说什么。
不过,袁逢却有一股不好的感觉。
这时,早就激动难耐的光禄勋何进立即站了出来,对刘宏拱手兴奋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值此大汉内忧外患,国库空虚,洛阳军队的筹建不该只有武睿侯一人捐献,当该所有公卿,所有世家大族共赴国难,共同捐献才是,臣请求陛下能在太学门前立下“忠国碑”,以助陛下筹集组建军队钱粮!”
“忠国碑?这是什么?还在太学前立?”
“好像是捐钱的!”
“这陛下这是让我们也捐钱?”
大殿内,随着何进话音落下,一众文武顿时躁动了起来。
董卓闻言,头顿时一缩,直接摇头,捐钱?没有!
如袁逢、杨赐、曹嵩、王允、马日磾、张温等一众公卿则是惊疑看着何进。
“光禄勋,可具体说说,这忠国碑,该如何捐?又对公卿世家豪族有什么好处吗?”刘宏对于公卿与世家的躁动,并不在意,对何进配合道。
何进已经背的滚瓜乱熟了,忙道:
“回陛下,臣以为在太学门前立忠国碑,当为“忠义教化”载体,可由士人与百姓、太学生传颂天下,碑文由郑师、蔡师等大儒联名撰写,开篇当引《礼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强调“刻名者当与卫霍同辉”。”
“可效仿汉武皇帝“武功爵”划分十一等,划分金碑、银碑、铜碑三等,捐资愈多者名位愈显。”
“如捐两百万钱以上,刻名碑顶,赐“金书铁券”,子孙可免察举直接入太学。”
“捐五十万钱,刻名碑身,赐“忠义绶带”,家族优先举孝廉。”
“捐十万钱,刻名碑基,赐“义士”匾额,地方官需礼遇其族。”
“乃至,臣以为,为了表示朝廷回馈之心,允许捐资三百万钱以上的家族推举一人入尚书台“观政”,虽无实权但可参与朝议,以回馈世家大族资助。”
“每月依据新捐款额调整碑位,捐资下滑者降级,新增者以朱砂勾名,再通过太学生传抄扩散至各州郡,如此筹措钱粮助,定然源源不断,朝廷可快速组建新军,救危救难。”
“当然,为了避免有人作奸犯科,令世家大族不服,可有当朝大儒、公卿、臣以及宫中黄门宦官,各方共同监察,以示公正!”
“另外,武睿侯可暂列忠国碑第一,且看后续可有越过者!”
何进对刘宏拱手,把忠国碑之事在大殿内大声说了出来。
何进的话音传入袁逢、杨赐、曹嵩、王允、马日磾、张温等一众公卿耳中,瞬间让所有人震惊,目瞪口呆看向何进。
还有这样逼着捐钱的?
不错,一瞬间,一众公卿便感觉到了这什么“忠国碑”道德绑架感十足了。
按照何进说的,现在正是大汉危机之时,忠汉者,当捐献家资,共赴国难。
有李氏前珠在前,若是他们这些公卿世家代表不居碑前,天下人恐疑其忠节啊!
“这……”
司空袁逢向后一看,看向曹嵩、张温、马日磾等人,却见众人皆是满脸无语表情。
“司空,你是否认可光禄勋所说忠国碑?你袁氏可忠心大汉?”
根本不待袁逢多迟疑,龙椅上刘宏直接点名。
袁逢身体僵硬当场,迎着满朝公卿与刘宏的注视,只感觉喉咙吞咽都难受了。
此时李昭倒是站在了一旁看热闹了。
他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什么忠国碑。
无疑,定然不会何进那草包想出来的,应该李智献策。
对于这忠国碑,刘宏要筹措钱粮,组建军队,李昭倒也没有太大的感觉。
因为历史上,在黄巾起义后,刘宏也组建了一支军队,西园八校尉的西园军,但是也难掩王朝覆灭的大势。
随刘宏怎么折腾,只要李氏得到了好处便行。
大殿内,袁逢听着刘宏点名、逼宫、道德绑架,在心中把李昭与何进骂了个底朝天,却也不敢迟疑,忙拱手道:
“这…陛下,臣袁氏自当忠心汉室,忠心陛下,这忠国碑,在老臣看来……极好!”
“好!那朕且看你袁氏的忠心究竟如何!”刘宏对袁逢回答,不置可否,随即看向杨赐。
“太尉,你是否认可光禄勋所说忠国碑?你杨氏可忠心大汉?”
刘宏再次点名杨赐,问道。
杨赐闻言,立即严肃大声道:
“弘农杨氏自然忠于汉室,老夫历经数朝,值此大汉内忧外患之时,杨氏也愿意捐献家资,助陛下筹措钱粮建立新军!”
杨赐声音底气十足,丝毫不迟疑,令刘宏满意。
“既然如此,那此事便定下。蔡议郎可愿意与这忠国碑撰写碑文?”
刘宏又对文官一列的蔡邕问道。
蔡邕立即拱手而出,道:
“此乃幸事,老臣自然求之不得,为忠国碑尽一份力。”
刘宏当即很满意,若是蔡邕这个时候不愿意,他肯定让人把蔡邕老匹夫拉出去痛打,天天要求他这,要求他那个,关键时候不顶用,那可就别怪他了,还好蔡邕识相。
“既如此,忠国碑之事应该无人反对吧?那就尽快施行!”
一众公卿听着刘宏的话,只感觉冒冷汗,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那纯纯找死。
不过,一众公卿世家豪族虽然感觉自己被道德绑架了,但是,也不是全无好处,不论是捐两百万钱以上,刻名碑顶,赐“金书铁券”,子孙可免察举直接入太学,还是捐五十万钱,刻名碑身,赐“忠义绶带”,家族优先举孝廉。乃至捐资三百万钱以上的,家族推举一人入尚书台“观政”,虽无实权但可参与朝议,但也是极佳之事。
只是,让一众公卿世家感觉如鲠在喉的是。
武睿侯李昭捐钱一亿,肯定在榜首。
真正的压了他们一头,除非他们也捐钱一亿……
只是,那可是一亿钱啊………
倾家荡产不成???
显然,捐一亿钱?或是超过一亿钱?
不可能,那根本不可能!
当天。
朝议散去。
在公卿、宦官、大儒以及何进这个外戚的操作下。
太学门前,先是立下一块巨大的石碑,上书“忠国碑”。
然后下面第一列便是武睿侯李昭姓名,亿钱!
然后,在巨大的忠国碑一旁,再竖起了一块长足有二十余步,高三十余步,巨大的,长方体牌匾,用金纸包裹着的庞大的“忠国碑金榜”。
同时竖立还有同样庞大的银榜,铜榜。
三张庞大的金榜、银榜、铜榜,一经摆放好,便引得太学生哗然一片以及来往洛阳百姓围观一片,尤其是金榜。
实在是这个金榜太庞大了,同时也太耀眼了。
在金榜最上面,武睿侯李昭一亿钱,仍然刻的很大,刻在最顶部。
按照杨赐、何进、蔡邕他们合计,忠国碑只刻金榜前十家族、人名,而金榜越往上的姓名,会刻的字越大,这样才会更显著,更让人看到。
随着忠国碑立下,金榜竖立起来,袁逢、曹嵩、张温等一众公卿眼睛都红了起来。
实在是,这太拉风了,也太耀眼了。
在前面留下名字,无疑会获得巨大的名声与名望。
当天,袁氏咬牙,捐献一千万钱位列榜二。
只不过,很快又被杨氏捐献一千五百万钱给超了。
随之袁氏又捐献一千万,共计两千万钱,再得榜二。
其他公卿世家也纷纷开始捐献,却是同样也看重了忠国碑带来的名声、名望。
乃至刘宏许诺的捐献超过百万钱以及三百万钱家族子弟的特殊待遇。
大量的名字、世家开始出现在太学门前的忠国碑、金榜、银榜上。
忠国碑、金榜的出现轰动整个洛阳城。
作为忠国碑发起人何进一时间名声大噪。
而高高名列榜首的武睿侯李昭,也是名声大噪,郑玄的《并州忠义赋》更是添了三把火,忠义之名传唱洛阳城。
同时,皇宫中的刘宏也很激动与兴奋。
因为第一天忠国碑,便足有不下一亿五千万钱入账,加上李昭的一亿钱,足有两亿五千万钱入库了。
这让皇宫中的刘宏激动坏了,直呼新军有望了。
李昭同样关注到了“忠国碑”火爆。
不过,很快,李昭就不在意了,忠国碑再火爆,也只不过能够捞一把而已,并不是可持续的。
哪里有那么多冤大头天天给刘宏送钱啊。
而且,不久之后黄巾起义爆发,世家豪族还是会疯狂扩充自己家族势力。
大汉世家豪族力量膨胀,已经在所难免了。
……
卫将军府邸。
宽阔的大厅内。
李昭正与万年公主刘慕、卞夫人、李峰、李阳、李智、淳于琼、张飞、徐晃、典韦、甄逸等一众人举行家宴,观看西域舞姬跳舞、听歌姬奏乐唱歌,却是为了庆祝李昭获封武睿侯,增邑至三千户,乃至李氏获得在并州权利与自主权。
就连莉娅娜这个原来的右贤王夫人也在。
酒过三巡,宴过五味。
坐在李昭身侧,绝色倾城的万年公主刘慕对李昭,美貌闪烁着期待之色道:
“夫君,太原是什么样的?听说那边与洛阳不一样,不论是风土人情,还生活习惯!”
李昭听着公主刘慕声音中的期待之意,自是明白刘慕并没有出过洛阳,对外界很是好奇,笑道:
“慕儿,你不担心安全吗,要知道鲜卑、匈奴、乌桓人离太原并不远啊。”
万年公主刘慕听着李昭话,顿时摇头,看着李昭,晶莹眼眸中充斥信任与爱慕,道:
“夫君骁勇善战,李氏子弟也个个是大汉俊杰,异族不可能打到太原的,慕儿相信夫君,相信李氏。”
“慕儿并不想在洛阳,跟着夫君去哪里都行,只要夫君在身边!慕儿便会安心!”
万年公主的话,听在李昭耳中,却是颇为高兴,大手抓住刘慕的晶莹如玉的手,满是幸福,对即将开启的太原生活,也向往了起来。
“主公,你去了并州,可千万别忘记琼在洛阳啊!”
在西域舞姬刚停下,颇有些忧伤的淳于琼,便忍不住对主位上的李昭道。
听着淳于琼的话,一旁的张飞顿时忍不住呲笑了起来。
之前李昭带着他们出城作战,万军丛中斩杀了张曼成,李昭立下大功,他张飞、徐晃、淳于琼也立下了功劳。
他张飞与徐晃皆已经被封为军侯了,关键他们还在李昭家兵体系,可以一起前往太原。
倒是淳于琼因为之前就是羽林军中的右监,并不能一起离开。
张飞与淳于琼混的很熟了,因此,此时倒是有些幸灾乐祸了。
坐在主位上的李昭听着淳于琼的话,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不过看淳于琼那难过的样子,还是解释安抚道:
“仲简,你不必如此,李氏虽然前往太原镇守边疆,但并不是不管你,你上次也立下了不小功劳,这次本侯已经向光禄勋与陛下推荐你为羽林军中郎将了,你且在洛阳好好待着,李氏在洛阳也离不开人,还要你多看着。”
淳于琼听着李昭的话,竟然给他在天子与何进面前推荐了羽林军中郎将职位,顿时大喜过望,这可已经算是高级将领了啊。
“另外,天子将筹集钱粮组建一支新军,势必得天子重用,或许也将是你们的机会!”
李昭在淳于琼欣喜之际,又给淳于琼一个消息,让淳于琼一时间只感觉在洛阳为颇有前途。
“呕~”
一道干呕声响起,让大厅众人皆是一愣,齐刷刷看向坐在李昭身侧的人妻风韵十足,动人心魄,异域风情的右贤王夫人莉娅娜。
却见莉娅娜正捂着嘴。
“夫君,这……莉娅娜妹妹,这是……”
在一旁卞夫人一愣,很快反应过来,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看向李昭。
此时,众人也在心中浮现一个念头。
李昭坐在主位心跳却是加快,对坐在大厅后排的一个文质彬彬的李家子弟李药道:
“药弟,看看夫人这是怎么了?”
李药正是李昭给植入李时珍英魂的李家子弟。
李药此时不过年仅十四岁。
这一段时间,展现出了浓厚的医药兴趣,遍读《本草纲目》,医术上涨让李家子弟皆是震惊。
听到李昭问话,李药忙站了起来,来到莉娅娜身边,微微把脉,眼睛顿时一亮,随即脸上露出了喜悦之色,对李昭拱手道:
“家主,好消息,莉娅娜夫人有喜了,我李氏将再添人丁!”
“夫人怀孕了,当真是李氏喜事啊,飞当再饮一樽,简仲兄,来,干了!”
张飞眼睛大亮,拿起酒樽便大声对一旁淳于琼道,淳于琼也是笑着大声祝贺一声,毫不犹豫与张飞碰樽。
李昭军纪甚严,平时可不准他们喝酒,现在当然要抓紧时间。
“恭喜莉娅娜,恭喜夫君!”
万年公主刘慕一双晶莹的眸子,眨了眨,对李昭恭喜道。
一旁卞夫人以及其他人也纷纷祝贺,莉娅娜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不过摸着腹部,美眸中也是充斥惊喜之色,忍不住看向李昭。
李昭此时也是开心不已,脸上露出浓郁笑容,莉娅娜怀孕,李家再填人丁,这也意味着,他李昭将有了与西域女子血脉,若是男孩,或许是他打开西域的关键,对于即将前往并州太原的李氏无疑是个大好消息。
“今日李氏大喜,大家畅饮,不醉不归!”李昭举起酒樽,笑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