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首页 > 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 第113章 天子亲戴上三重冠,百丈金碑钓世家

《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第113章 天子亲戴上三重冠,百丈金碑钓世家

作者:龙门小蝌蚪 / 最近更新:2025-04-20
  第113章 天子亲戴上三重冠,百丈金碑钓世家
  当天,李昭以大汉内忧外患之际,担心鲜卑、南匈奴、乌桓三族勾结从并州南下,对司隶帝都洛阳造成威胁,愿意替天子镇守北疆,请封边郡太原郡守、雁门郡守,挡住南下异族,另外要再捐出一亿钱助天子补充国库,助朝廷募集大军的消息便快速在洛阳城中传开了,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不论是世家、豪族,乃至洛阳百姓皆是震动,无不对李昭以及李氏大加赞赏。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此事气节颇强。

  本身放弃洛阳荣华富贵与权势,请镇边疆,便令人赞叹!

  更不要说是值此大汉危急存亡之秋之时。

  鲜卑、乌桓、匈奴三族若是勾结南下,那便是石破惊天之势,李氏自然当首当其冲,会有被践踏的粉身碎骨危险。

  但是,李昭没有迟疑,欲带着李氏镇守雁门、太原,这便令人震撼了!
  更不要说,李昭竟然再捐献一亿钱入国库,为大汉筹备军队,以对抗内忧外患的大汉!

  可以说,在颇为注重名声与气节的大汉。

  李昭朝堂的举动,令人振聋发聩,令人无不倾佩气节!

  洛阳的世家、豪族,百姓们轰动,就算是平常羡慕嫉妒李昭的,这次也一点也喷不了。

  而如郑玄、蔡邕、卢植、马日磾等一众大汉有名的大儒本就因为李侯纸对李昭颇为欣赏,再次对李昭、李氏因为此事而激动,大加赞赏起来。

  郑玄当着数十员学生的面,挥毫写下一篇,接下来十数年都被天下人津津乐道的文章,以赞其事:
  《并州忠义赋》

  惟大汉光和六年,岁在癸亥,季春之月,并州牧守陇西李氏昭,膺天命而镇北门,捐亿钱以纾国难。玄闻而慨然,援笔以颂其德。其辞曰:

  猗欤李侯!

  应龙骧于陇右,秉忠贞以卫汉庭。

  值胡马南窥,阴山云扰;鲜卑北峙,雁塞风惊。

  乃请长缨,愿守太原之险;更捐私帑,誓补司隶之倾。

  昔卫青出塞,七伐匈奴,未闻输财佐国;霍嬗从征,三绝大漠,岂若散粟济民?

  今君兼文武之略,踵先贤之迹,可谓“国之柱石,民之蓍龟”矣!

  若夫李氏之门:

  祖述皋陶,世载其德;族兴陇西,代有英杰。

  昔李广射石,威震胡儿;李敢摧锋,气吞朔野。

  今昭承先志,更拓新猷:

  李侯之纸,弘文教于四海;铸并州之甲,屏王畿于九重。

  昔孔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其李氏之谓乎!

  至若洛中耆老,闻君之义,莫不涕泣而赞曰:
  “昔卜式牧羊,输财助边,止封关内之爵;桑弘均输,敛财奉上,徒招黔首之怨。

  今李侯散亿钱而不求显禄,镇二郡而志在安邦,真管仲复生,萧何再世也!”

  赞曰:

  “并州有李,胡马不嘶。

  散金纾难,堪比范蠡。

  卫霍之功,卜桑之智,
  兼而有之,其在斯兮!”

  ——北海郑玄谨撰

  此《并州忠义赋》洋洋洒洒四百余字,以大汉赋体“铺陈其事,引经据典”之风格,以四言为主,杂以六言骈句,通过纵向对比(卫青、霍去病),立体化塑造李昭“文武兼资、忠义无双”的形象,极其契合大汉士人“崇德报功”的观念。

  《并州忠义赋》一经出世,便引得郑玄麾下一众学生拍案叫绝,纷纷传阅,广而传播起来。

  在皇宫的天子刘宏,并不知道大儒郑玄已经洋洋洒洒的写下一篇足以传唱十数年,并且随着李氏镇守大汉边疆愈久愈立功勋,而愈有含金量的一篇名篇《并州忠义赋》。

  此时,皇宫中刘宏正在头疼李昭的封赏与改封雁门、太原之事,以及朝廷缺少钱粮以及洛阳缺少军队事情。

  若是其他的封官什么的,刘宏定然大手一挥,交给尚书台就是了。

  但是,李昭今日之举,他着实感动了。

  既替汉室镇守北疆,又捐献亿钱,只要边疆两郡,刘宏自然不可能随意交给尚书台糊弄了事。

  皇宫,承德大殿内。

  刘宏召集了张让、赵忠以及何进等一众心腹外戚以及尚书令聚集大殿内,特意商议此事。

  他刘宏要求既要李昭花了钱财得到实惠得到实职,又要求对李昭的封官显得他刘宏对李氏是当自己人培养与看待的。

  刘宏这一要求,让张让、赵忠、何进、尚书令感觉头大。

  不由纷纷开始苦思冥想该如何对李昭封官了起来。

  而事实证明,张让能够成为刘宏麾下最受宠信的宦官,还是很有才智的,突然,苦思冥想的张让,眼睛顿时一亮,仿佛想到了什么,忙对刘宏道:
  “陛下,奴婢以为,也非一定要撤去武睿侯的卫将军官职,而去专门给武睿侯封什么地方官职。”

  “不若就为武睿侯保留卫将军职位,以天子近臣统兵外镇,代天子之牧,以此效仿卫青的官职!”

  张让的话落下,让刘宏、赵忠、何进、尚书令一众人皆看向了张让。

  刘宏对张让道:“以天子近臣统兵外镇?这是何意?”

  张让此时已有思路,张让又想到最近李昭又给他们多给送了不少青花瓷器。

  如今,在朝堂解除党锢后,世家豪族之人无疑将得到大量任用,张让不禁又有危机感,还是感觉交好李氏这个对他们没有敌意的外戚,对他们更好。

  当即,张让便对刘宏拱手,谄媚笑道:

  “陛下既要武睿侯花了钱财得到实惠得到实职,又要求对武睿侯的封官显得天子对李氏是当亲近看待。”

  “那么,不若效仿汉世宗孝武皇帝(汉武帝)对卫青的封赐。卫青以卫将军身份兼任大司马,总揽大汉军队调度,其职衔体系为“中央重号将军+边镇实权”。”

  “卫将军为大汉重号将军,位列三公之下、九卿之上,主掌京师戍卫与征伐事务。武睿侯既需镇守边疆(太原、雁门),又需统筹并州军事,保留此职可确保其跨州郡调兵权。”

  “卫青既然以卫将军身份七伐匈奴,其职衔兼具“京畿防卫”与“外征专权”双重属性,武睿侯镇边时沿用此职,也未尝不可啊?这也符合汉世宗孝武皇帝(汉武帝)以来“以卫将军统外镇”的先例啊。”

  “另外卫将军作为陛下近臣,象征其受陛下信任,保留卫将军职衔,可避免李昭因“外镇将领”身份被朝臣质疑与弹劾、攻讦,甚至卫将军立下战功,还可以帮助天子遥遥震慑朝臣!”

  张让把自己想法告诉刘宏,只是越说,张让的目光却是越亮。

  因为只有刘宏的权势越强,他们这些受世家豪族之人痛恨的宦官才会更安全啊。

  大殿内,刘宏的目光也是瞬间亮了起来,道:
  “以卫将军+边镇实权,既能表示朕对武睿侯的亲近,又可以震慑朝臣,尚书令,可行?”

  刘宏眼眸也亮了,对一旁尚书令问道。

  一旁尚书令头冒一层冷汗,严格意义上他也是属于世家一列,不过,对于刘宏问话,却是忙点头道:

  “卫青大将军确有先例,只不过,武睿侯边镇实权该如何封?”

  尚书令又对刘宏问道。

  刘宏微微沉吟,便大手一挥,道:
  “爵位增邑,武睿侯掷亿钱都不犹豫,朕自该表示,食邑增至三千户。”

  “另外,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总太原、雁门戍防,凡并州诸军、胡汉部曲,皆听号令。”

  “领护北疆诸胡中郎将,匈奴、鲜卑、乌桓诸部,凡边务急变,承制决断,可盟可伐!”

  “行并州刺史事,兼领太原、雁门太守,察举良吏,劝课农战,凡郡内仓廪、屯田,皆归调度!”

  刘宏大手挥着,一个又一个实职职权丢下去,把正在快速下笔的尚书令都给惊到了。

  这封下去李昭可真是要成为封疆大吏了啊!

  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还有,领护北疆诸胡中郎将,乃至行并州刺史事。

  这是李氏在并州集军事、监察、外族开战,或是盟或是伐,三大项,皆有极大权柄啊!

  一旁的张让、赵忠却是并不意外刘宏的大方,他们最了解刘宏了,对于自己人,那是一点也不吝啬。

  如他们十二常侍,哪一个没有比拟朝堂三公九卿的权势?

  “诺!诺!”

  尚书令很快冒着冷汗把刘宏要给李昭的封赏,记录了下来,只要形成圣旨,便算是成了。

  刘宏见事情解决,也是心情好了一些。

  让尚书令下去。

  不过,随即,刘宏又想到了今日朝堂上,大汉内忧外患下,以袁家为代表的世家趁机要求解除党锢,重用清流名士,乃至让朝廷下放兵权给世家豪族,这让刘宏不禁恨的牙痒痒的,却又感觉到了忧心。

  因为兵权下放了,世家豪族的力量定然大涨。

  乃至世家豪族有了兵权,那么,对他刘宏的皇位又有巨大的威胁了啊?

  哪怕,兵权下放,是为了清剿叛乱以及防备异族的。

  但这依旧让刘宏有很大不安全感。

  “陛下,可有什么烦心事?”

  赵忠见刘宏脸色刚因为李昭的事情解决,面色晴朗了起来,但是很快又晴转阴天了,忙轻声问道。

  一旁何进也瞅了瞅刘宏,道:“不知臣可有替陛下分担的?”

  刘宏看了一眼何进,叹息说道:

  “能忧虑什么?朕忧虑的是大汉内忧外患,朝廷空虚,既无钱粮,又无军队,若是有钱粮、有军队?朕何需要下放兵权?”

  “这……”

  何进闻言,顿时语塞,刘宏想要钱粮?

  他能有什么办法?
  而且更不必说是用来组建军队了,那玩意最耗钱,怕是一亿钱丢下去都不顶什么用。

  “若是能有充裕的大军,朕甚至能直接封你为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扫荡叛乱,进攻异族。毕竟你可是朕的皇后之兄,比武睿侯还亲的亲戚。在大汉内忧外患之时,朕只有倚仗你们了,你们才与朕最亲近。只是除却洛阳不足一万的兵马,再没有其他大军,而天下豪族皆是自募兵马,朕封大将军,而不能指挥他人,岂不令人可笑?”

  刘宏看着何进沉默不说话的神色,忍不住呲笑,自嘲说道

  大殿内,刘宏这话音落下,何进精神猛地一震,又惊又喜看着刘宏。

  他听到了什么?
  刘宏有意封他何进为大将军!

  在汉朝的大将军职位确实多由外戚担任,他们凭借与皇室的亲属关系以及军功,获得了极高的权力和地位。

  之前何进也有想过,但是,他以为要等自己外甥大皇子刘辩登基才行。

  谁知道,刘宏现在就有这想法了?

  何进很是焦急,他想当大将军啊。但是,想着刘宏说的话,他又颇感觉无奈,确实,洛阳若是没有兵马,是个空壳,而各地豪族却兵马颇多,不听朝廷指挥,他何进就算是当了大将军,那不也是空壳大将军,令人耻笑吗?
  何进从皇宫出来后,就颇感烦恼。

  “咳咳,父亲,你回来了?”

  “家公!”

  何进刚回到何府,便听到了儿子何咸与美貌儿媳的呼唤。

  一个体弱多病的年轻人与一个绝色的人妻恭敬对何进恭敬行礼。

  尹氏,洛阳的灵秀佳人,其美貌如春日暖阳,温暖而明媚。肌肤细腻,宛如桃花初绽,身姿玲珑,亭亭玉立,宛如春日里的一枝独秀,清新而脱俗。

  不错,正是历史上,曹操第七个的妻妾尹氏。

  那个,原为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儿媳妇。   
  那个,曾令早年与何进交好的曹操,经常出入何府,经常偷看的何进儿媳的美艳尹氏。

  尹氏父亲乃是河南尹下辖属官,攀附何家权势,嫁女于何进之子何咸。

  何进看了一眼儿子与儿媳,点了点头,脸上愁绪依旧不散,道:“让人喊李智来见我。”

  “诺!”

  何咸知道何进有烦心事,不敢怠慢忙道。

  ……

  何府大厅内,当李智赶来时,何进正在一个人喝着闷酒。

  “光禄勋,可是有什么事情不顺?”

  李智看着何进喝闷酒,笑着说道。

  “李智,你快给我想想,有什么办法没有,今天陛下说想封我为大将军,但是,因为洛阳没有钱粮,组建不了军队,便封不了,可有什么办法没有啊!那可是大将军啊!”

  何进见到李智来了,犹如见到了救星,忙把宫中的事情向李智说道。

  “大将军?”

  李智听着何进说出来劲爆的消息,却是一愣,不过,看着愁闷的何进立即明白了什么情况。

  李智瞬间就明白了,天子刘宏应该是真的有意扶持何进为大将军,毕竟,何进可是皇后的兄长,再加上如今大汉内忧外患,兵权下放于世家豪族,天子必须要推出一人震慑天下。

  在李氏要北镇太原、雁门,抵御异族后,朝中没有人比何进这个外戚更加适合了。

  大将军并不需要何进有多么杰出的军事才能,只要何进坐镇洛阳,守卫住洛阳八关便可。

  但是,偏偏如今洛阳兵力空虚,钱粮空虚,封出一个大将军,那朝廷真是有些中气不足了,不足以震慑天下。

  想到此,李智便开始皱眉沉思了。

  李昭今天下朝后便已经向他交代了,让他先尽力辅佐何进,让何进崛起,并成为李氏在朝堂庇护。

  李智沉思了足有一柱香。

  何进在一旁喝着酒,看着李智,倒是没有打扰。

  突然,李智眼睛一亮,脑海灵光乍现,对何进笑道:

  “光禄勋,智有一策,或许可以一试!”

  “哦,真有策略?快说,快说!”何进听着李智真的想出计策了,顿时大喜过望,忙道。

  李智闻言,也不迟疑,说道:

  “光禄勋当知道今日朝堂之上,吾兄长武睿侯捐钱一亿,求取太原、雁门?”

  何进闻言,立即点头道:

  “此事,进自然知道,你李氏一门确实忠烈,陛下很是高兴,已经准备重封,圣旨都写好了!”

  李智闻言,倒也不追问这个事情,只是,笑道:
  “多谢光禄勋夸赞,但是吾兄言此乃忠君护国之事,岂能与钱财衡量,钱财没有了再赚便是,但是忠君护国却是可遇而不可求!”

  “因此,智以为,光禄勋不妨奏疏,于太学之前,立下忠国碑,借助世家、豪族“重名节”的心理以及设置些许益处。必然会使他们争先恐后捐献,以助陛下筹集组建军队钱粮,那么光禄勋的大将军职位便有望了!”

  “嗯?于太学之前,立下忠国碑?这是何意?能成?”何进听着李智的话,却是惊疑反问道。

  李智闻言,也不迟疑,笑着对何进具体解释道:

  “若是光禄勋建议天子,太学门前立碑为“忠义教化”载体,碑文由郑玄、蔡邕等大儒联名撰写,开篇引《礼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将捐献与忠君报国绑定,强调“刻名者当与卫霍同辉”,利用汉家百姓“青史留名”的执念,名义上去刺激世家豪族。”

  “光禄勋可再请奏陛下,效仿汉武皇帝“武功爵”分十一等,划分金碑、银碑、铜碑三等,捐资愈多者名位愈显。

  如捐两百万钱以上:刻名碑顶,赐“金书铁券”,子孙可免察举直接入太学。

  捐五十万钱:刻名碑身,赐“忠义绶带”,家族优先举孝廉。

  捐十万钱:刻名碑基,赐“义士”匾额,地方官需礼遇其族。”

  “乃至,允许捐资三百万钱以上的家族推举一人入尚书台“观政”,虽无实权但可参与朝议,满足世家政治诉求。”

  “每月依据新捐款额调整碑位:捐资下滑者降级,新增者以朱砂勾名,刺激世家持续攀比。”

  “如此,通过太学生传抄扩散至各州郡,形成“不捐即不忠”的风潮!”

  “大汉世家极重门第声誉(如琅琊颜氏以忠义传家),此策本质是将“暗贿”转为“明捐”,更符合士人心理,也可通过分级表彰分化世家,避免豪族联合抵制,可以让张让赵忠宦官、光禄勋代表外戚,以及大儒监督宦官,形成一种监察制衡,让世家豪族再没有理由拒绝。”

  “有李氏前珠在前,若四世三公之袁氏、杨氏不居碑前,恐天下疑其忠节,那些以忠义闻名世家豪族,不捐,不足以令天下人信服!”

  “如此,有名之威胁,又有利益引诱,还有各方势力监督监察完善制衡,相信应该能够助光禄勋为陛下筹集一支军队所需,当可以此进为大将军!”

  大厅内,李智把心中闪现出的灵光,乃至大汉时期都没有的操作与概念向何进一一叙述,最终形成了一套形成“捐资-换权-保名”的循环,既解刘宏燃眉之急,又为外戚何进掌兵铺路,乃至为李家涨望,一石三鸟的谋划。

  不错,这一套下来,对李家还是有非常大的益处。

  为何?

  因为,李氏捐献一亿钱,无疑高居榜首,因为李氏捐献这并不是单纯买官的钱。

  李氏实打实的捐献为朝廷打造军队的钱财。

  而其他世家,自是不可能花费一亿钱单纯去捐献。

  但若是买官,那就不算作捐献了范畴了。

  因此,李氏毫无疑问会高居榜首,这件事闹的越大,对于李氏就越有好处。

  大厅内,何进听着李智详细的“忠国碑”计划,整个人呆愣当场,震惊、又惊又喜的看着李智。

  若是李智这套规划能够实施,那么,他何进都不得不为了何家的名声多捐钱。

  “李智,汝之才智,可比汉初张良、陈平啊,妙啊,如此的话,定可以快速筹措钱粮,陛下也定然大喜,好,好啊!”

  大厅内,何进反应过来后,大为惊疑与振奋,来回渡步深感此事的玄妙,转过头对李智止不住的夸赞。

  愈加有书生气的李智,闻言,对何进笑道:

  “大将军错了,此策乃大将军所出,智不过修补一些细节!”

  何进愣了愣,随即明白李智这是要让功给他啊,并称他何进为“大将军”,这让何进更加激动了,拉住了李智的手,感动不已,道:
  “好,李智,进记住你功劳了,进定然不会亏待你的!”

  何进再与李智仔细询问一下这套计划,待记熟后,然后,便迫不及待进宫去了,他要把这策略禀报给刘宏。

  皇宫中,刘宏本来正与一个宫女进行人类发展伟大事业做贡献呢,听到何进求见,并没有理会。

  待贡献做完,才施施然召见何进。

  激动的何进,见到刘宏后,忙把这个策略告知刘宏。

  皇宫,承德殿内。

  刘宏听到这一套完整的决策愣了,张让也愣在当场,皆是不可置信看着何进。

  这是何进能想出来的?
  不过,刘宏顾不得想太多,便激动的一拍桌案,大声叫好道:
  “好一个忠国碑,好一个不捐即不忠,这些世家豪族整天喊着忠心,喊着为了大汉,这次朕看他们还敢不拿出钱粮啊。”

  “妙极,妙极啊,光禄勋,此策甚妙,正合朕意,是你想出来的?”

  刘宏大声叫好,整个显得非常激动与亢奋,其实,他一直想要打造一支军队,是独立于南军、北军之外的,但是,钱财不够,现在,何进这一策献上,已经让刘宏看到了组建一支属于自己军队的希望了!
  因此,刘宏分外激动,并对何进感官大好。

  不过,刘宏并不信何进脑袋能够想出如此妙策。

  何进见刘宏开心,也是激动,不过听着刘宏问话,这才有些扭捏道:

  “回陛下,此策确有臣之想法,不过,还有府上幕僚补充,最终成策!”

  刘宏听着何进这话,狐疑看了何进一眼,抓住重点,道:“幕僚?是何人?”

  何进闻言,顿时迟疑了,他怕刘宏把李智给抢走了,不过却不敢欺君,只得道:

  “臣这幕僚乃李家旁系子弟,李智,不过,这是武睿侯当初亲自送到臣府上的,让李智跟着臣。”

  “武睿侯之弟?”刘宏以及张让听着竟然是李昭之弟,顿时皆是震动。

  随即刘宏脸色便露出了浓郁的笑容,笑道:

  “这李氏一门看来不仅出将才,还有智谋的文臣啊,好样的,既然是光禄勋的幕僚了,那便由光禄勋替朕感激他。”

  “待真的能筹备齐全钱粮,朕少不了你的大将军!”

  刘宏大手一挥,并没有从何进手中抢幕僚,并给何进真的许诺了大将军。

  何进听了大喜过望,忙道:“谢陛下!”

  “嗯,此事尽快拿出个章程出来,明天朝堂上便要当着百官公卿的面施行此事!”刘宏又不由开心笑道。

  “诺!”

  ……

  翌日。

  文武官员公卿再次被诏上朝。

  自从王紧起事以来,刘宏上朝是颇为频繁了,让一些公卿颇为满意。

  而,刚上朝,刘宏在龙椅上坐稳,大手一挥,张让立即手持圣旨上前。

  李昭上前听封!

  杨赐、袁逢、曹嵩、王允、马日磾、曹操、董卓等一众公卿文武官员齐刷刷震动看向李昭。

  昨日,李昭在洛阳掀起轩然大波,夸赞声一片,一篇大儒郑玄《并州忠义赋》已经掀起波澜,今日,李昭的官职以及李氏未来,终于要落地了吗?

  在众公卿以及李昭目光注视下,张让手持圣旨,尖细嘹亮的声音大声道:
  “制曰:
  朕惟卫将军昭,忠亮天挺,武略超群。昔胡骑南窥,边燧频惊,卿奋陇西雄风,请镇北门,朕深嘉之。今授节钺,委以专阃,其敕如下:
  一、加卫将军昭
  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总太原、雁门戍防,凡并州诸军、胡汉部曲,皆听号令。

  领护北疆诸胡中郎将,绥抚匈奴、鲜卑、乌桓诸部,凡边务急变,承制决断,可盟可伐,毋须待报。

  二、行并州刺史事,兼领太原、雁门太守,察举良吏,劝课农战,凡郡内仓廪、屯田,皆归调度。

  三、晋爵武睿侯,增食邑至三千户,世袭罔替。赐赤帻玄甲、旌节一具,虎贲三十人,以昭卫汉之勋。

  咨尔昭!当效窦宪勒燕然之威,踵耿弇平齐之略。若匈奴背约、鲜卑犯塞、乌桓生衅,卿其总揽三胡,扬汉威于绝域。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光和六年四月戊辰!”

  随着张让尖细、刺耳的声音响起,大殿内一众文武官员,包括董卓、曹操,以及李昭自己都是愣住了,震惊了。

  卫将军官职依旧不变,依旧是天子近臣。

  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凡并州诸军、胡汉部曲,皆听号令??
  行并州刺史事!

  武睿侯,增食邑至三千户!乃至还有诸多殊荣?

  哗!
  反应过来,满朝文武公卿哗然声一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