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李智献上十三人名单,助力李氏军中发展(第一更)
当天,李家大摆宴席,为徐晃、典韦二人接风,同时也算为甄家与李家的深度绑定而庆祝。
李昭也召回了在何府为幕僚的李智,以示重视。
徐晃、典韦二人一时间受宠若惊,充分感受到了李昭的重视,忠诚度涨了不少。
而甄逸同样感受到了李昭的重视与热情,多喝了几樽,并与李昭商议了纸张、青花瓷、高度酒的售卖事情。
李家书房内。
李昭与李智坐立,了解着李智在何府的体验,与最近做的事情。
“兄长,智现在与光禄勋最近主要忙的事情是宫中宿卫、侍从考核与重组。”
“智以为,兄长或是可以从中挑选一些有潜力之人,或许对家族的助益颇大。”
十五岁,还显得有些年轻的李智突然放下了酒樽,说出一句让李昭疑惑的话来。
“从宿卫、侍从中挑选一些有潜力之人?这是何意?”
李昭眉头微挑,对李智直接反问道。
李昭并没有因为李智才年龄十五岁,便去轻视李智。
因为李昭清楚的知道,李智现在的能力可以比肩于明朝开国功臣,顶级谋臣李善长的。
可以说,现在的李智智谋,是李家最杰出之人。
现在,李智突然说这话来,显然是在当何进幕僚中嗅到了什么,或是发现了什么,能够助力李家的事情了?
李智微微沉吟,便说道:
“智在整理宫中宿卫、侍从名册信息时发现一些人武力要么不错,要么统率能力不错,要么就是出身家世不错,还有与陛下身边的宦官有些交情的。”
“智想,就算是这些人,现在身份还不高。但是,他们有武力,有统率,有家世,有与陛下身边近臣有交情,那么,这些人以后怕是都会有不错的仕途!”
“宫中宿卫、侍从,是天子近卫,哪怕升迁,也是外调为将。”
“而这些人,就是率先提拔升迁的那一批人。”
“若是趁着这次重组的机会,兄长能把这些人集中到麾下,对他们培养一番,打好关系。”
“未来,兄长说不准也可以在军中门生故吏遍布了。”
李智把自己想法告诉李昭。
李昭听着李智的话,眼眸顿时就亮了起来。
李昭立即就意识到了李智这个想法的绝妙之处。
李智观察的这些人,或是有能力,或是有背景,或是有宫中关系,以后有可能是军中将领。那么,李家若是提前拉拢、投资、交好,可不就容易扩大李家在军中的影响力?
“智弟,你真是提醒兄长了,此事必须要重视,待明日兄长亲自去找光禄勋说此事!”
李昭忍不住拍手叫好,对李智赞赏道。
“对了,可有名单?”李昭又对李智问道。
“回兄长,名单,智早就准备好了!”李智笑着,从怀中拿出一策竹简。
李昭拿了过来,向竹简看去,只见十余个名字映入眼帘。
不仅有名字,在名字后面还有李智标注的身份背景,家世,或是能力:
王峰,并州王家,家族核心子弟。
赵融,凉州汉阳郡豪族,统帅、武力不错。
冯芳,宦官曹节女婿,曹节虽死,但仍有关系。
司马节,出自河内司马家。
夏牟,光禄勋下辖文官,无显赫家世,但军事能力不错。
蔡和,出自荆州蔡家,蔡家与朝中张温关系不错。
周田,出自庐江周氏,叔父周异洛阳令,周家位至三公。
……
李昭把十三个人名单尽收眼底,却也是不由轻吸一口气。
这十三个人名单,他上面的人,认识的并不多。但是,他知道后来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刘宏组建的西园八校尉,现在这份名单上便有三个人啊。
而且这份名单上,剩余其他人,怎么看,都像有前途。
可以想象,趁着这次宫内宿卫、侍从之际,把这些还未发迹的人才调入麾下,以后,他们李家会在军中多么有威望。
袁氏一门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李家暂时还没有发展起来,但,门生故吏遍布军中,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无疑显得难能可贵了。
李昭看向李智的目光,顿时就变了。
李智可不知道什么西园八校尉。
但是,就凭借在何进手下,凭借这次对宫中宿卫、侍从改革,便能够发现了壮大李家声望的机会。
好!
李昭只感觉自己把李智送到何进身边,对李家绝对是有利的事情。
“这份名单兄长收下了,很不错。”
李昭郑重其事的把这份简牍收下。
然后,李昭才看向李智,微微沉吟,问道:“智弟,你感觉我们当如何快速壮大李家?”
这还是李昭第一次问李智如何壮大、发展李家。
李智闻言,还显得青涩的脸即露出了笑容。
他对这个事情,已有提前思考了。
李智对李昭拱手道:
“家主,其实,这个事情,你已经一直在做了。”
“哦,你详细说说。”李昭闻言,倒是并不意外,他自然一直在做壮大家族的事情,只不过,他更像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
李智也不迟疑,道:
“若要把我们没落的陇西李氏家族重新崛起至世家巅峰,首先便是要重塑家族根基,重振军功传统。我陇西李氏自秦将李信至汉将李广,均以军功立家。在如今外族连年侵袭大汉边疆中,我李氏当效仿祖先李信、李广“以武兴家”的传统,通过参与边疆防御或朝廷平叛积累战功。”
“而这个,不论是家主,还是李辰兄长、李猛兄长都在做,并且已经打响了名声!”
李昭闻言,自是点头,陇西李氏祖上便是武将辈出,自然要先继承先辈传统。
“但是,其实仅仅“以武兴家”,通过参与边疆防御或朝廷平叛积累战功,这还不够。要知道,一个真正的顶级世家,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是有极强影响力的,如袁氏、杨氏,他们势力盘根错节,这才是真正的大世家,大汉顶级家族。”
“世家大族多以经学传家。李氏需在保留尚武的同时,当培养子弟研习《五经》,通过太学入仕或参与举孝廉,跻身文官体系,增加李氏在朝廷的实力。当然家主还需要注意到陛下对士人的敌意。”
“除此之外,还可以联姻地方豪强,在大汉豪族联姻是巩固地位的重要手段。我李氏,出身陇西,其实应该先与凉州世族豪强结交,不过,凉州不平稳多年,我李氏可扩大联姻范围,如并州王家、皆是适合选择。”
“自然也可以效仿袁氏“四世三公”的方式,通过举荐门生、提携子弟形成李氏的影响力,而这次十三人名单便是此。”
“很多家主其实已经在做了。”
李智笑着对李昭拱手说道。
李昭听着李智的话,倒是对如何壮大李氏更有理论思想了,并不在像之前一般东一榔头,西一榔头那么没有方向感。对如何壮大李氏李昭倒是更有信心与方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