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人间万千春色,唯有江南独好
夜幕降临,迷雾散去,月光洒在周家村的屋顶和空荡的田地上。村子里的人们没了方才的慌乱,而都是聚精会神的站着,或是从屋里拖出长凳,两三人成一排的在一起。他们朝着独青山的另一个山头看着,嘴里不停地讨论着什么。
“你说,跟他们一起的那个道长是什么来头啊?都跟山神在一起待了一天了。”
“这我哪知道。不过话说回来,刚才那只狐妖可真厉害,而且那道长看上去也不一般。我想跟山神在一起的道长估计比他们还要厉害。不然山神怎么可能留他那么久。”
“说的也是.诶.黑脸过来了问问他。”
周言流和黑脸背着被道仪生弄晕了的佘栗和杨守仁,周自平则抱着已经变回狐狸肖长恭回到了屋子里。把他们安置好了之后,他们也走了出来,跟着其他村民们一起望着山头。
有人开口问他:“黑脸,你知道在山头上跟山神说话的那个道长是什么人吗?”
黑脸也不回答,而是变回了黑猫。跟在它身后的周言流一把将他抱起,他神色也是不解的开口道:“不知道,但是我感觉他跟那几个人不一样。”
平安,周言流是见过的。他从平安的言谈里能感觉出他和佘栗他们很不一样,但却又说出来哪里不一样,总感觉他身上好像有一种朦胧感,看不清,说不明。
周自平站在周言流的身后,那张苍老的脸上莫名的有些悲痛,“或许,山神又在跟平安道长说起自己的往事吧。”
“什么意思?”那人问道。
“我小的时候山神也跟我讲过故事,但那个故事他几乎没有跟任何人说过,就算是跟山神走得近的流儿也没有听过的故事。”
周自平说着,一滴眼泪悄悄滑落。
“你怎么知道?”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也忘了吗?”
周自平朝那人看去,他也是个老人,但是神情却像个孩子般带着童真。
“我当初上山的时候,那白雾不也是出现过吗?”
那老人回想着,忽然想了起来,“对!对!我记得那天你下山之后还哭了。我当时好像还问过你怎么了,可你又不说话。”
“那个故事,我现在回想起来也还是感到难过、伤心。”
“那山神跟你讲了个什么故事?”
“那个故事.”
————
邙国二十七年,殷春二日,清晨。
绿衣拖着身子走到了屋外,她看着背着葫芦,站在自己面前的太华,有些虚弱的开口道:“你说你要走?”
太华也有些为难的说了句:“是。”
“那他怎么办?”
得知太华要走,她想到了还昏迷着道仪生。若是自己没有受伤,还能继续活着,太华的嘱托她自然会答应。可是自己只有最后三个月的时间,若是他在这段时间里醒不过来怎么办?自己死后谁来照顾他?
“放心吧。再过几天他就醒了。”太华向她解释着。
绿衣继续追问:“那你去哪?”
太华想了想,开口道:“我去找个人,可能需要点时间,至于多久我也不知道。”
“明白了。”绿衣有些撑不住了,只觉得头晕眼花,她沿着柱子慢慢的坐在了地上。
太华看着她那副难受的模样,取下了身上的葫芦,随后将它变成正常大小,然后从里面倒了几颗丹药出来递给她。
绿衣恍惚的看着太华手里的药,想说话却说不出来。她抬起头,有些泪眼朦胧的开口说道:“你说,我如果不从那里出来,不离开奶奶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
“天理、命数、有法、皆是未定,一切可知又不可知,世事无常,你我皆是凡间之物,身后之事又怎能全料到。”
这句话太华看上去是对绿衣说的,可事实却是在对自己说。自己过分依赖仙法窥探未来,导致了事情朝着并非原本的计划而行,这也让不应该和自己以为已定的事情发生了改变。而这一切,自己好像才是罪魁祸首。
是自己亲手导致了一切的发生。如果当初自己带道仪生下山之前不去看结果,或许就不一定会有这些事情。
“这是续命丹,是我离开昆仑的时候,另一位仙人给我的。说是让我渡劫前吃,能多撑一会是一会。”
“这我不能要”绿衣一听是太华渡劫用的,连忙拒绝着。因为她是花精,比人更能明白渡劫的时候都会遭遇些些什么,这样的东西她不能要。
太华把药放在了绿衣的手上,有些懊悔的说了句:“或许我就不应该带他下山,也或许就不该遇见他,也是我间接的害了你,你的命我会想办法的。”
她想起身把丹药还给他,可是昨日夜里,她按着太华给的法子练了一宿,虽说能够感觉到用处,但是身子实在太虚弱。但是太华说的话她不明白,什么叫间接的害了自己。
但是她想,如果太华和道仪生没有下山,没有来渝安,自己昨天应该就已经死在了匀厷的手里。
“这药你收好,三个月之后,每隔半月一粒,至于到最后还能再活多久就看你自己了。”
太华说完顿了顿,随后又开口道:“这些时日里就麻烦你了。他这人心思单纯,不谙世事,虽说修为比你厉害,可脑子有时候就跟孩子一样,还希望你能多多教导他。”
绿衣知道自己已经没法拒绝了,只能看着太华,缓缓开口道:“我明白了。这丹药我也收下了,多谢道长。”
太华点着头,舒了口气,转身就要走,但是绿衣却叫住了他。
“道长等一下。”
太华闻声转回身子,他疑惑的看着绿衣,问道:“还有是什么事情吗?”
绿衣吸了口气,收起了丹药,艰难地起身,跌跌撞撞的靠着柱子上,开口道:“道长寻人,若是经过江南,不知道可否为我带句话。”
太华问道:“什么话?”
“玲珑入世,足遍人间,见尽万千春色,唯有江南,风景独好。”
(本章完)